本书以中国南方地区(包括贵州贵定,广西合山、扶绥、宜山,云南砚山,四川古叙)晚二叠世富铀煤以及新疆伊犁侏罗纪富铀煤为典型实例,剖析了它们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包括煤中铀的含量、富集成因,以及煤中铀的赋存状态;总结归纳了煤中铀的富集类型;研究指出,陆源区供给决定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中国煤中高度富集的铀都与流经或循环于盆地中的富铀地下水或热液流体有关。
本书共包括三篇8章内容,按照认知篇-机理篇-影响篇由浅入深,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向读者普及城市化和气溶胶的相关内容。围绕气溶胶和城市化两大主题,介绍了气溶胶探测手段、气溶胶类型、污染源解析、城市化等基本概念,继而深入阐述了气溶胶影响天气气候的机理及城市化带来的气候效应,如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热岛效应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背景下气溶胶的影响,对城市环境造成的群体健康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明确了不同区域气候背景下城市化和高温热浪的协同效应及作用机制。
本书旨在研究欧美气候政策在资本主义危机及变革趋势下的发展轨迹、产生的影响及中国可采取的应对之策。具体而言,本书首先构建了资本主义危机与气候政策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之后依次围绕着气候政策的发展演变、绿色产业与创新政策、跨国公司的环保差异、各国公众的态度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并对中国在气候方面可以采取的对策给出了相应的具体建议。
本书阐述了风沙边界层的气流特征以及沙粒对气流的影响,介绍了风的野外和风洞观测仪器及其原理,以及风湍流、风廓线的野外观测和风洞模拟方法;描述了沙粒起动假说、沙粒运动基本形式和风沙传输动力学过程,介绍了沙粒轨迹、碰撞起跳过程、输沙率、风沙流结构等测量方法和风沙流数值模拟方法;阐述了风蚀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原理,介绍了风蚀因子和风蚀速率的野外观测、风洞模拟和模型模拟方法,以及土壤风蚀监测与评价方法。最后以青藏高原沙漠化为例,介绍了沙漠化调查与监测方法。
这是一本帮你了解风景及其形成过程的科普图书。本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关于风景形成的地质学基础知识。阅读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各种风景地貌,这些风景地貌是如何形成的?读完这本书,你会对风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你会知道这些风景可能是经过怎样的漫长形成过程,而变成现在这样的,这里面曾经历了哪些故事。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会提高读者的风景鉴赏能力和对地质学的兴趣。;另外,本书插图精美,可帮助人们解读日常旅行或度假中遇到的风景,丰富人们的假日生活。
漓江流域作为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我们对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的分布现状、景观时空演化、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最后对喀斯特景观管理的方法进行总结,为探索典型脆弱区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模式提供科学支持,并对推动桂林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地方实践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中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沿海地区乃至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和资源支撑,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高涨的海洋开发热情和快速的海洋经济发展也对海洋,特别是近海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入21世纪,中国更加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可持续发展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本书包括中国的海洋生态和资源、中国的海洋资源利用、中国的海洋防害减灾、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全面反映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洋关键指标变化的科学事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和其他相关数据编制完成本书。本书内容分为三章,分别从全球海洋状况、中国海洋状况和影响中国海洋状况的主要因素三个方面给出海洋气候变化的**监测信息,可为国家和沿海各地方政府及决策部门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宣传基础信息,并满足国内外科研和技术交流需要。
《中国海洋社会发展报告》是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主办的中国海洋社会发展的年度发展报告,由上海海洋大学的崔凤教授担任主编。2022年卷将分为年度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篇三个专栏,分别就我国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教育、海洋公益服务、海洋环境、海洋管理、海洋法制等领域在2021年度的发展进行考察,并围绕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海洋灾害的社会应对、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远洋渔业、海洋督察、海洋执法与海洋权益维护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就我国海洋社会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总体趋势及
本書是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寧波大學東海戰略研究院重大項目結項成果。它以正史文獻爲中心,輯錄了漢唐史部、子部和集部等文獻中關于海洋的記載。書中收錄的海洋資料來自正史、雜史、類書、總集、文集、筆記小說等不同的文獻部類,內容既有求實度很高的歷史性記載,也包含部分文學性描寫作品。本書資料的搜集以東海、南海、渤海爲中心,以活動在海洋之上的人、發生在海域之內的事及海外交往、海洋物産爲重點,爲每一條摘錄的史料都擬了一個小標題,力求爲讀者迅速了解資料的核心內容所在,提供方便。每一條史料的摘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