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创作的诗歌百余首。本书分为四个章节,按照时间节点来排序的,分别为:春,欣欣向荣;夏,万物皆盛;秋,成熟收获;冬,收藏等待。主要内容包括:《荷塘有梦》《腊梅,你好》《美在凤凰湖》《枫杨与芦苇》《谁见证了三百六十五天》等。
本书主题围绕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展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作为西北最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拥有陕西唯一的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陕西省文联、作协,邀请当地知名文化学者、新闻工作者、作家到空港采风,记录空港的风貌,讲述空港的历史,传达空港精神。主要内容包括:《上官婉儿之谜》《剩女生出女皇帝》《一个划时代的巨变》《和谐美丽阳光里》等。
本书不仅翔实细腻地记录了一种“理想生活”的样板,顺带着又抛出了这个问题——人究竟该为什么而活,该怎样去活? 隔着纸张和屏幕,我们沾着房子的光,得以轻嗅草地和森林的清香,得以跟随云影徜徉于呼伦贝尔草原辽远的天际,得以定格一份空旷寂然的心境。
本书以散文式的笔法表现了一对从事广告业工作的青年情侣的日常生活。书中的两位主人公身处巴黎这个消费之都, 一心想依靠对各种物的观看和想象来对抗挥之不去的虚无感, 获取身份认同。小说表现了物是如何挤占人的空间, 以至于人要不断占有财富和虚名来获取更具价值的物和空间。随着一对年轻主人公的成长, 读者目睹他们如何在一无所有时瞥见世界的富有, 在学会热爱生活前学会热爱金钱, 如何从两个人的世界投入消费社会的群体生活, 服膺于群体的品位和价值观, 变得越来越像, 既彼此厌倦又彼此需要, 抗拒的力量
《险途之光》是作家纪学的一部诗歌集,内容多是对党的历史的一些思考,包括事件、人物、革命圣地,诗歌中有歌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有赞颂伟大领袖人物的,也有纪念为革命牺牲的无名英雄的……所有的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党的浓厚深情。作品承载了关于历史、关于战争、关于民族情感的记忆,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书记录了作者郭齐勇与梁漱溟、冯友兰、萧萐父等数十位已故大师级学者的追思类随笔, 如《特立独行一代直声--梁漱溟的人格和著作漫谈》《生命的学问与学问的生命--杨祖陶先生周年祭》等, 在对上述学者生平代表性著述进行品评的同时, 亦对其治学为人的国士之风进行了深度的解析与高度的褒扬。该书字里行间满含温情, 引领读者走进国士的世界, 与作者一起聆听其教诲, 由此动心忍性, 曾益己所不能。
本书是一部文学艺术评论集, 收录了作者近年来评述青海当代文学艺术作品的20余篇评论。作者力图在中国西部地域文学艺术的广阔视域中, 以典型个案为例, 细致分析、纵深探索青海文学艺术过去所创造的辉煌成就, 并希图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分析与探索, 为当下青海文学艺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指出努力的目标、方向。作者以全新的视角, 打破学院式研究的呆板写作, 以宽博恣肆的多学科视野、活泼感性的书写方式, 观照青海当代文学艺术呈现出的具体意象、风格、语言等诸多内容。本书结合青海文学艺术创作的现实, 对青海文
新时代的马可·波罗丛书共6种,中、英文版。本丛书选取长期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国外友好人士的自述性作品,通过讲述他们的在华经历和对中国的认知、感受,促进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推动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展现现当代丝路精神新的传承故事。本书是马达罗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叙述了他儿童时代追求的中国探险,到少年时期萌发的中国梦,以及自1976年至今来中国216次的传奇经历。他是改革开放前夕首批来华访问的西方记者之一,被称为现代马可·波罗。他拍摄的中国各地
该书共分九个章节,分别为对联知识、帝后手笔、名人名对、民间巧思、佛寺联迹、名祠名联、婚寿贺赠、哀挽追悼、老字号联。对联是我国汉语言文学所独有的一种文艺形式,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完美典范。它上可以入帝王殿阁,下可以进平民陋室,无贵贱,无尊卑。本书为我们展示了对联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帮我们理解作品,感悟其深刻内涵,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境界。对联故事虽小,却引人入胜,值得细细品读。
雪山始终以母性的伟大力量滋养着大地上的生灵。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杨志军,深情回望父亲母亲与几代草原建设者的艰辛探索足迹,书写着高海拔地区的时代巨变与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小说既有强烈的面对草原问题的忧患意识,更有在真实反映草原人民解决问题、建设新草原的文字里难掩的激情和乐观。诗性的语言形成独具个性的叙事风格,作品既真实呈现草原生活的严酷,又具盎然的诗意。
梗概:
科长父亲到沁多草原蹲点了解牧民的境况,接待他的是由部落世袭头人转变而来的公社主任角巴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