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为更加紧密的一体化事业、一体化进程;同时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为世界现代化理论谱系增添了“中国方案”,为世界上非西方国家实现本民族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借鉴。本书历时六年精心打磨、上百次修改,终于成稿。本书的出版不仅是一
该书精选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通过对数十位老领导、老同志进行访谈,以口述史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中诸多重大决策出台的过程,全面回顾全国各地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书中所有文章均为亲历者第一人称讲述,他们多为重大事件亲历者、决策者,并长期担任省部级领导职位。书中既有对事实的回顾,也是亲历者心路历程的呈现,目的是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为改革开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生动鲜活的新时期党史读本。
本书立足历史和时代相结合,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奠基、发展、突破、推进和拓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根本遵循、战略支撑、动力、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从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反映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底蕴、脉络、面貌、机理、成就与经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
本书关注社会保障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分三个专栏。公共政策研究专栏探讨了公共政策的助推机制,因果追踪机制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应用和美国基础科学研究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在社会政策研究专栏里,各篇文章就我国城镇居民福利态度的变迁、地方政策一致性量化评估方式及优化策略、美国联邦医保项目欺诈的防控与启示以及大湾区住房支持政策评估等问题展开了探讨;而社会治理研究专栏所收录的文章,则以权责清单改革、“三治融合”改革和社区工作站改革等改革举措等角度入手,解释社会治理机制,并试图提出优化路径。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系列丛书之一,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集刊。本书从比较政治、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理、中国政治等相关领域,探讨新时代政治学的学科自觉与自主、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以及政治学科发展的未来等理论与现实问题,立足中国本位,放眼世界政治,倡议从比较文明的视野出发,贯通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引领和提升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本辑为2023年第四辑,分为几个部分:历史政治学、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
围绕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策解读、公众参与、监督保障等五个方面,对山东省43个省直部门、单位,16个市政府和136个县(市、区)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同时,随机抽取了634家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省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评估工作,总结了全国和山东省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发展历程,分析了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继续深化的改进建议。
《政治学评论》以综合评论的方式,关注政治学研究的学科基础与与前沿热点,以思想性和引领性突出高水平,力求做政治学最好的学术集刊。立足于以下三个特性:一是突出思想性。注重发文的思想性,强调对政治学研究重大前沿问题具有启发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二是突出引领性。注重文章对学科发展的引领性,强调发文对政治学研究有前景的领域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的研究。三是突出高端性。在主题选取、作者约稿方面,必须体现政治学研究领域绝对高质量的精华内容。本刊常设四个栏目:基础研究,大家专访,理论前沿,其他栏目。
本书从乡村善治实践及其演变出发,探析了乡村善治的时代内涵、社会根源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乡村善治逻辑。本书认为,乡村善治逻辑是善治中所体现出来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国家意志与乡村社会期待的有机结合。乡村善治逻辑根源于乡村现实社会关系,是乡土社会、国家力量等作用结果。当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目标之时,现代化必定以国家力量实现着对乡村社会的重构,并引发乡村善治逻辑的现代化转向。新时代乡村善治逻辑实质上就是国家善治逻辑在乡村社会的具体化,它表现为乡村治理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及其乡村社会的和
本书以讲好价值观建设领域的中国故事、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制度优势为主线,围绕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问题,深入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内涵、基本路径和世界意义,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国家、社会、个人和世界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书共七章,首先分析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演进及其理论渊源等;其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发展历程、现实境遇,从国家、社会、个人等不同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主题,系统梳理了乡村治理创新发展的基本历程,剖析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的成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即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内容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梳理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逻辑依据、逻辑起点、逻辑主题、逻辑展开、逻辑统领,凝练了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基本经验,从乡村治理组织体系的优化与现代化、乡村治理内容体系的优化与现代化、乡村治理运行体系的优化与现代化、乡村治理保障体系的优化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