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开创新时代事业发挥生命线作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是研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及规律的科学,既是中共党史的分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既属于历史学范畴,也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书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我们党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重大问题的科学分析和正确结论为基本遵循,以党的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程和理论发展为核心依据,以推动解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问题为价值
本书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模式,并依据马克思主义认知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概念、模式、平台等进行了全方位、多学科的审视、思考和系统论述。全面梳理并系统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微社会”育人的缘起、内涵、平台建设、教育教学流程等。本书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方面,从“微社会”模式的提出与运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管理,以及“微社会”育人的课程实践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理论和见解,并附有丰富的实证性资料与教育教学案列。研究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以及校
李 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社会发展与人文综合教研部副主任,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婚姻具有时代的烙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对世世代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生产、生活和婚恋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本书以中国城乡社会的时代转型为写作背景,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策略的微妙变化及其背后深层次社会结构变化,来反映中国当
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2024年度分析报告(社会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本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为主题,分析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2023年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通过各方努力,中国克服了许多困难,在经济发展、就业形态、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教育均等化、社会保障、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这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该书是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丛书中的“文明观”卷,作者用通俗晓畅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全面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内涵,从中国精神到中华文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到“五大文明”全面提升,既有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衔接,又有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本书对公用事业监管、环境监管、健康与公共安全监管、医疗监管、金融监管、数字经济监管等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推进中国政府监管效能提升和政府监管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
本书是一部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理论研究文集,全书分为20余篇文章,分别从教学方法的革新、社会工作教育创新实践、社会工作课堂模式改革、互联网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与影响等层面论述了社会工作专业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并指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社会工作实务”“社会调查方法”“质性研究方法”等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案例论证了上述建设性理论成果,最后,指出了社会工作教育改革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影响。
本辑刊登的9篇文章聚焦了如下主题:关于我国社会工作实践与理论建构的文章,以本土案例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模式由借鉴外部的嵌入到在本土实践中实现创新的过程,反映了实践者和研究者的理论自觉;对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和运行进行经验性总结的研究,深化了对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逻辑的认识;关于社会工作研究发展过程、循证社会工作研究在我国的发展以及社会工作实践智慧“信息加工”问题解决模型的研究,对推进社会工作研究具有启发意义;从后现象地理学的角度对社会工作物理空间实践的研究、从日常生
技术发展是治理转型的重要依托。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赋能数字政府的建设与探索,助力政府治理模式向数字化治理转型。技术的更新迭代驱动着经济形态不断变化,沿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方向持续前进。新基建、新要素、新动能与新业态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产业政策制定、城市发展定位、区域协同战略等随之转型,需通过系统性改革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构建与之适应的社会环境与风险应对体系。未来,要进一步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通过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的优化进一步推动
本书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开放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从数据整合开放、数据融合利用和数据利用评价角度详细地论述了政府开放数据各个环节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分析了政府开放数据服务失误的类型及成因,构建了可行的失误补救演化博弈模型和政府开放数据质量评价模型,探讨了政府开放数据质量、政策运行效率、成熟度和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