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当代诗人、批评家,中国美术学院客座讲师。本书是对现代诗学的研习,既对现代诗诸多核心意念的“建基”时期与创作实践进行回顾和再认识,也探讨现代诗的实践与当今不同领域思想、艺术创造活动的内在关系。
编者周立民现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裳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文章大家和藏书大家。近年来,不仅他的文章和藏书受到关注,就连研究他的著作也日见其盛,俨然已成了一种"黄学"。本书从黄裳先生的单行本著作和文集为收录对象,共收录其著作100余种(包括书影和版本信息)。编选这样一本书,用编者的话说,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于黄裳著作的喜爱,同时也为作家的现代文学的研究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
本书作者自幼热爱文字、喜欢诗词,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书中收录了作者自学生时代至今的部分杂文及诗词作品,质朴的文字倾注了作者对其出生、成长和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热爱,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深切关注。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几十年的情感领悟和对生活的积极思考。全书分为古都印记烟雨流年诗词杂赋三篇。如奶奶讲的故事二十岁的怀念点亮你的花灯长城感怀望楼台等文章,每篇均配有插图若干,引发读者对文中所述的共鸣。
本书内容: 景德四年 (公元1007年) , 曾订立下“澶渊之盟”的宋真宗赵恒登基执政已届十年。岁末一日, 真宗赐宴, 召当朝宰相王旦“饮于内中”, 席间赏赐珠宝一坛, 由是, 一场长达七八年之久的天书频降、祥瑞四起, 进而“东封”“西祀”“南谒”, 兴建昭应宫的历史剧目徐徐开启……作为一位仁厚却自卑、爱民但迷信的太平君王, 宋真宗对东封泰山的心理不可谓不复杂。真宗逝后, 赵祯即位, 是为宋仁宗, 太后刘娥垂帘听政, 下令天书从葬先帝, 天书休矣。
本书为网易人间theLivings栏目作者索文的美食故事结集。他是个湖南人,中年吃货,南人北胃。他觉得,在过往的岁月中,每一样味道都值得回味。面食不像米饭与炒菜一样汇集成一日三餐,因不常吃,而更显珍贵,他每吃到一样,都觉得是一种缘分。烧麦、糖盒子、馄饨、疙瘩汤……一些清淡,一些浓厚,互为补充。味觉里寄托的情感,就像他对于食物的态度,米饭如常,面食如稠。食物的故事里不仅只有美味,更有牵挂的人与情。
无论你面对怎样的人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南方塔拉种植园的千金少女斯嘉丽,大胆表白十二橡树庄园园主的儿子艾希礼,结果遭到拒绝。
似乎是为了报复,斯嘉丽转眼就嫁给了自己不爱的男人。
战争爆发后,斯嘉丽遭遇重创,相继失去丈夫、失去父母、失去女儿、失去爱人,她被迫把精力投入到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上,比如生存,比如责任。
在时代的洪流中,斯嘉丽能否逆流而上,找回勇气和自信,活出真正的自己?
本书从“道”的层面阐述了故事原理和编剧原理,从实用的角度论述了编剧的技巧,内容包括从题材选择到故事创意策划,从如何面对市场到影视项目定位,从人物设计到怎样写好每一场戏以及从编写故事大纲到写作剧本,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作业练习,感悟艺术创作规律,探寻艺术创作真谛。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5—2022》(精编版)(第二版),是与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6》(上、下)、《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20》(精编版)相配套的作品选,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10》(精编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此次修订,一是删掉了若干篇旧作,二是增加了若干篇在当下看来变得重要了的作品,尤其是从近十年发表或出版的作品中挑选了数篇,以示本教材的与时俱进,更适合当下的课堂教学,迎合当下学生的阅读趣味。该书的读者对象为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方向、新闻传播学各专业方
本书是一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本作品真实记录了全国典型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黄泥村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生动讲述了该村村民打造幸福生活的故事。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黄泥村村民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基层党员干部的精准帮扶下,转变思想观念、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辛勤的双手种好蓝莓、蔬菜等特色作物,找到适合当地特色的发展之路,以及从贫穷、
本教材从题材选择与剧本定位、人物塑形、戏剧冲突与人物、戏剧冲突的创作技巧、结构与线索、对白等角度,在电影、电视剧剧作理论的框架体系下,结合动画、数字特技等表现手段、受众群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剧本基本特性、创作规律、写作技巧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寻找问题,提升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