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七部分,收录了《建设与“文学史”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中外比较视野下的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家的静态分布与动态分布》《文学接受的地域差异》《中国境内著名文学景观之地理分布》等文章。
这本文集字数无多,收入作者近年陆续写就的忆旧怀人的散文十多篇,所写人物从家里小时候的保姆(《老阿姨》)、小时的同学(《小白鞋》),到他的朋友和同学叶兆言、交往甚多的文坛前辈杨苡,以及若干海外朋友。大致是鲁迅《朝花夕拾》一路写法,也用了小说笔法写散文,非虚构作品读来却带点虚构色彩。各篇文化底蕴浓厚,且出之以风趣幽默之言。于散漫中见神韵,疏淡中露锋芒。
本书属于忆旧散文集,生活经历取材和笔致风格与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的散文相近。作者喜欢酒,也抽烟,几十年浸淫此道,烟酒相伴大半辈子,所以亲身经历的体验和耳闻目睹的酒人酒事、烟民趣事,不仅丰富,而且能以摇曳笔致娓娓道来。收入本书各篇原是专栏文章,分为四辑,从下酒菜到红黄白啤酒,到烟之为物,读来诙谐有趣。
《斯文》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协同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创办的古代散文研究专刊。本刊旨在创建一个学术平台来积极推进古代散文研究,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本刊采用大散文概念,包括古文、骈文、赋、八股等,以期扩大视野,充分考虑到中国古代散文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本刊已出版九辑,自第九辑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拟每年出两辑。本辑共六个栏目,即文体研究、文学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文献考辨、散文研究评述、书评,集中呈现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相关
本书以晚清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为研究对象,借助类型文学研究、翻译研究、文化研究等多种思路与方法,重点关注晚清民国侦探小说中的正义想象、都市书写、理性迷思与类型演变等问题,并进一步述及传统与现代、翻译与创作、文学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辩证思考。
本书是诗人田国生的一部诗歌自选集,收录作者自1990年代以来近三十年创作的诗歌80余首。除了诗人身份外,田国生还是一名数学老师。数学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成为其人生底色,也造就了其独有的诗歌风格。诗人常年旅居深圳,书中诗人一直在寻找灵魂的家园,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平凡、枯燥生活中的诗意。他的诗,细腻,充满温情,洋溢着蓬勃的少年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既有对社会的观察与刻录,又有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书写,展现出诗人以怀着爱的行走,把生活过成诗夙愿。
本书内容包括:阳光给我们的影子上釉;送信的人不会消失于地铁;乘坐童年时滚的铁环;群山定会为落日埋单。具体内容包括:访鹤;痘姆古陶;粉笔的造雪机;雪饮;落雪的黄昏;秘境;松阴溪逸事;春潮带雨;中年书;雪中的乌桕树;撮镇;清风线等。
很久以前有个商朝,商朝的国君纣王昏庸、好色,他强娶了美若天仙的苏妲己做妃子,可谁想到,苏妲己早被一只千年狐狸精上了身,这狐狸精虽美,却引着纣王整日花天酒地,再也不顾朝政,还害皇后,杀诸侯……一时间,商朝人人自危。
安妮·埃尔诺采用白描、片段式、无人称的创作手法,以自传体小说或者日记形式,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她写父母亲、童年、与社会的决裂、母亲的死、结婚、嫉妒、破裂,以及社会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的记忆等等。本书叙述了作者父亲的生活和死亡。这是一个工人阶级的故事,他相信自我克制,努力工作和小心翼翼的言语会使他进入中产阶级,那里有良好的礼仪、良好的言语和受人尊重的地位。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感情用事,传达了阶级限制带来的疏远和痛苦。
本辑内容为华南师范大学“清代文学与大湾区文化底蕴发掘与研究”创新团队有关清代文学研究的成果汇编,收录8位作者的16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清代诗文、戏曲小说、曲艺和文献研究诸多方面的内容,与岭南文化和大湾区文化底蕴的发掘与研究关系密切。论文基于作者们对清代文学长期的深入研究,选题新颖,内容丰富,是本创新团队近年优秀研究成果的一个汇集。所有论文都曾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部分论文获得广东省乃至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