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当今国际发展合作的核心任务。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国际发展事业面临十字路口。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以“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发展倡议。作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一项务实举措,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组织,约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国际发展合作专家共同撰写,从经济复苏、减少贫困、科技创新、伙伴关系等多重维度,深入阐析全球发
《高等院校概论课特色教学案例》以建党以来同济大学发生的与概论课相关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为案例分析材料,按概论课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案例编排,每章3-5个案例,共编写了51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由案例材料、案例提问、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四部分构成。同济大学创办于1907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济大学的故事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同济大学的概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将同济大学
本书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对中西价值哲学相关内容进行核理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价值、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等概念的本质意蕴,进而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本质及影响因素。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理想、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及特征、西方近现代价值观念的基本内容及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思想渊源-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全面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的现实基础,进
合理划分当代中国地级及以上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是提升城市公共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本书从“整体智治”,即“整体性治理”与“智慧治理”的视角出发,研究当代中国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及其供给问题,通过文本分析和实地考察,分析我国地级及以上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的问题,探究其生成逻辑和运行机制,最终通过四个实践案例,探讨基于“整体智治”的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机制构建,并从行政理念、组织结构、体制机制和数字技术手段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地级及以上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的优化路径。本书从一
本书在总结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人权的关系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作者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人权结构理论。该理论突破了自由主义人权理论的视域局限,将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协调发展作为目的性权利,将生存权作为实现人的发展的基础性权利,将参与权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性权利,将自主原则和自由权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主体性条件,将平等原则和平等权作为实现所有人自由全面协调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人权结构理论可以更充分地解释中国人权
本书基于政治认同的学术史回顾以及媒介化社会青年政治认同的意义和现实需求,考察中国语境下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的青年政治认同培育机制。通过调查实验和控制实验,揭示了网络政治传播影响青年政治认同的主要机制,即一方面通过信息传播塑造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奠定认知和情感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参与孕育积极的公民精神,在赋权参与中促进青年主动的建构性认同;在此基础上,借助生态发展理论和网络政治传播场域概念,将网络政治传播看成一个由各种传播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区分不同层次的网络生态环
本书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丛书”中的一本书。面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 如何实现各方协同合作, 共同防控、处置和应对, 是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书坚持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 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背景下, 从分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非协同现象”出发, 运用当前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协同治理理论, 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场景, 构建了价值-制度-行为-技术的理论分析框架。
新时代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发生了结构性转换,开始迈向新总体性治理。本书采用具体的总体性分析方法,从总体性研究视角出发,结合同时期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情况,将其置于中国特色的“政党”“国家”和“基层社会”关系中进行历时性和现时性考察,探讨新时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性特色。这种新总体性治理本质是由“党建引领”“国家主导”,基层社会积极“协同”、共同参与,以此确保政党、国家和基层社会形成“同向聚合”,达到“同频共振”,实现“有效治理”的目的。
精准治理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方法论、实践论意义。本书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街道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为个案,超越了以往仅把镇街域视作市县域社会治理研究的附属问题的做法,率先把镇街域社会治理作为研究对象。镇街域社会治理是精准治理方略的真正落脚点。镇街是国家治理研究的活化石,每个镇街都经历了承包制、单位制、项目制、科层制,以及网格制等的历史变革。网格制在基层社会治理变革中具有一种总体性意义,它是对承包制、单位制、科层制、项目制等的整合性超越。基层治理实践正在体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