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索阿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谜。这位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以其独特的“异名”写作而闻名,50到80个异名,代表了身份各异的小说家、评论家、哲学家、占星家、翻译家,甚至还有女性角色。这些人格以“一种处于官能性层面的、趋于去人格化与伪装的持续性意向”,艰难地共存于患有歇斯底里-神经衰弱症的作家身上。出于某种形式的绝望,帕雅克创作时与之呼应,将自己的记忆与佩索阿的生活混合在一起。帕雅克一边讲述作家的异色人生,他的出生与成长,他的诸多“异名者”和作品,他隐身式的文职生活和一段柏拉图式的不幸恋情,一边穿插自
本书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对目前学界之笔记小说笔记等重要概念进行了清理,正文四章则分别对清代笔记小说之类别与著述特征、清代笔记小说之分期与变迁、清代笔记小说之体派及其特征、清代笔记小说批评之形式与内涵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余论部分则对晚清及民国时期的笔记小说研究进行了展望。全书以鲜明的类别意识与时间观念,对清代的文言小说与笔记文献进行了精细化梳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论从史出,有清一代的以叙事为中心的文言散文作品,搜集较为完备。作者在书中提出古代笔记的研究范围、笔记小说与笔记体小说的使用同
1951年至1954年间,周立波三次深入到首钢体验生活,创作了中国当代工业题材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铁水奔流》。
小说讲述了1948年11月石钢解放后,工人在党组织和军管会领导下斗垮了汉奸特务工头,修复高炉恢复生产的故事,真切地反映了解放初期我们如何接管工厂,以及在恢复企业生产过程中党是如何领导工人与各种各样的敌人进行斗争的事实。
本书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文学大师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的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书中塑造了众多优秀的人物形象,代表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
为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特推出布面精装纪念版,新增《关于<激流>》《谈<家>》,并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落实国铁集团党组对铁路文化建设部署要求,经国铁集团党组批准,广铁文联组织策划了”艺赞华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铁路高质量发展成果优秀文艺作品展“。本画册共分为收录了“艺赞华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铁路高质量发展成果优秀文艺作品展”展出的广铁集团干部职工优秀的书法、美术、摄影影视等铁路高质量发展成果优秀文艺作品,全面展示了全路干部职工在摄影、美术、书法等方面优秀的创作成果,展现了在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铁路系统干部职工的精
本书是货车司机牛二哥的首部非虚构故事集。迫于生计,牛二哥从晋东南到湘西,从福建到广东,从豫北到大西北,牛二哥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牛二哥所在的车队曾奔赴数千里之远,到达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在那里,货车司机们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危险,诸如气候寒冷、高原反应、路面结冰、食物匮乏等。但在这片充满奇迹的高原上,空旷壮丽的景色时常令人震撼,让人流连忘返……书中还有一同开货车的人,如嗜酒如命的二皮、天生多情的孟村老冯、因高反而昏厥的武陟老王等,他们微尘般的生命和遭际,同样令人触动。本书讲的是牛二哥的
两位伟大女诗人的人生:一位是19世纪的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位是20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她们看起来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前者一生隐居在康涅狄格山谷阿默斯特小镇的家中,后者生于莫斯科,1922年开始流亡欧洲,1939年回到苏联,两年后自杀身亡。通过两位女诗人英雄般的一生,本书唤起了两场在冷漠、敌意甚至审查制度中幸存下来的文学冒险。
本书是轰动西方世界的伪名媛安娜事件的调查记录。25岁的安娜自称是德国富家女,有6000万欧元的信托基金,来到纽约是为了创立价值4000万美元的艺术基金会。她一身名牌,长住五星级酒店,吃米其林餐厅,搭私人包机,周旋在政商名流之间。然而,表面光鲜的她竟然身无分文。瑞秋曾是安娜的好友,也是受害者。身为《名利场》编辑的她与安娜相识并成为好友。在见证安娜名媛派头的过程中,瑞秋不得不替安娜支付账单并欠下巨额债务……在这个真实故事中,我们将看到伪名媛的日常生活、价值观、诈欺手法,以及让其一路“畅行无
《苹果核里的桃先生》收录五篇小说,分别纪念伟大的现代数理逻辑学家蒙塔古、克里普克、康托尔、希尔伯特和图灵。蒙古军队围攻撒马尔罕、宋蒙联手攻打蔡州、芳蒂人掳掠阿散蒂人,可以退敌的诗篇、念动理一分殊的威力、寄存金凳子的云梯神所,种种历史与想象在小说中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化育出这五篇故事饱满、神采飞扬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