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化比较的眼光,运用心理分析、新历史主义等理论,分析解读了作家张爱玲富有哥特特色的小说文本。张爱玲小说的哥特元素与其说是受西方影响,不如说是对中国传统的志怪、传奇文类的重塑和再造。书中在阐述西方哥特理论,梳理中国传统志怪、传奇文学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张爱玲与同时期的美国哥特作家在小说的情节设计和对恐惧、丑怪的具化表现上的异同,提出了中国特色哥特小说的概念,显示了哥特小说作为一重要文类的国际性。
我觉得应该领着她回去,但我找不到一种方式来表达,我知道她的个体性,如果稍有不慎我会得罪她的,看来还得伴她慢慢走下去。我们在一片寂静的麦田里走呀走,从夕阳的余晖走进了黄昏的炊烟中……
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十篇中短篇小说。在当今多元共生的文化语境下,作者的目光投向冷漠的青春、淡薄的人情、无力的命运,以紧扣现实命运的逻辑进行书写,在对社会变迁投射在底层生命中的光与影的描摹中,有力指向了当下小人物的困窘。
作品以该村几个男人个体生命的遭际观照整个时代变迁,着重以时代气候与乡村传统观念、情感伦理并举的方式,在对人物灵魂内部的剖析,展示出他们分裂与弥合的精神图谱。
王树增战争系列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有《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一系列作品问世。他开创了全新的战争史写作范式,也为战争文学树立了新标杆。\\t这一系列作品所具备的坚实宏大的结构、国际的视角、对现实的关照以及详尽的资料,使他拥有了数百万忠实的读者,而万众期待的《抗日战争》将于2015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中国战争系列作品将完满收官。《长征》基调乐观,以这一人类重大的精神事件展示信仰的力量;《解放战争》气势恢宏,写出民心向背之别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朝鲜战争》以
《吕同六全集·第一卷:文论、评论》收辑吕同六先生撰写的研究意大利古典、中世纪文学和现代、当代文学的主要文论作品。围绕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者着重研究了但丁和当时异常繁荣的诗歌、短篇小说创作。对于纷繁复杂的20世纪文学,他则选取一些既产生过世界影响,又具有鲜明的意大利民族特色,且难度较大的文学现象,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吕同六全集·第二卷:散文、序跋》收辑吕同六先生发表在国内各种报纸、杂志和书籍中的有关文化、文体、文学翻译、中意文化交流、意大利经典的传播、意大利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散文、随笔以及他融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文章,作为知识和沟通外部世界的桥梁,作为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还有为意大利文学和某些世界文学作品撰写的序跋。
《吕同六全集·第三卷:文化交流》收辑吕同六先生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的演讲和访谈。他认为,一个民族要使自己获得发展和进步,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反映古代和现代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积极推进文化交流。他在中意两国文化发展和交流过程中,积极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吕同六全集·第六卷:意大利戏剧》收辑吕同六先生所译意大利戏剧译文。其中包括,荣获193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意大利著名戏剧作家皮兰德娄、荣获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意大利著名戏剧作家达里奥·福以及十八世纪意大利剧作家戈齐的部分优秀作品
《吕同六全集·第八卷:意大利长篇小说(一)》收辑吕同六先生所译长篇历史小说《约婚夫妇》,是意大利19世纪著名作家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1785—1873)最优秀的一部史诗般巨作,此作堪称意大利历史小说的绝唱。作者曼佐尼为此宵衣旰食,呕心沥血,从1821年写作至1840年出版,花费了整整20年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