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是近百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外国思想理论。本书主要整理汇编了19031906年间,在中国介绍、翻译、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期刊杂志等文献,并整理录入为现代文本。本书收录的文献资料包括《社会主义神髓》《新社会之理论》《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论俄罗斯虚无党》《发刊词》《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列)传》《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社会主义史大纲》,文献来源有《东方杂志》《浙江潮》《新民丛报》《民报》等。 通过对珍贵文献资料的整理,本书考察了马克思主
内容简介: 本卷摘录了《天义》《东方杂志》两份刊物文章共38篇。《天义》为早期妇女刊物之一。创刊于1907年5月,半月刊,停刊于1908年1月。该刊以破坏固有之社会,实行人类之平等为宗旨,内容以提倡女界革命、争取妇女权利为主,同时宣传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该刊所刊发的《人类均力说》《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西汉社会主义学发达考》《欧洲无政府党宗旨汇录》《论俄国革命与虚无主义之区别》《未来社会生产之方法及手段》《社会主义史大纲》等文章,介绍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当时的一些社会先进思想;19
书稿主要整理汇编了19121914年间,在中国介绍、翻译、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期刊杂志等文献,包括:翻译著作《泰西民法志》(1912)、期刊《社会世界》(1912)、期刊《新世界》(1912)、期刊《社会》(1912)、著作《师复文存》(1914)中的多篇文章。全书通过对珍贵文献资料的整理,并由作者标点、断句,还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讨论、译介、阐释和普及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译介的历史和经过。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体研究“重材料堆积,轻理论分析”“对理论的热点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基础理论研究关注较少”,这些不足导致了涉及学科发展的内涵等问题很少有人关注,不利于学科的长久发展。本书秉承的“元理论方法视域下”旨在研究方法层面实现创新和突破,增强元理论研究的方法自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研究的根本出路。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元理论方法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元理论研究以现有研究为基础,反思理论的基本前提、构成要素和论证结构,本书紧扣元理论研究的逻辑形式,本本书研究紧紧围绕“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之际,作为治本之策的预防腐败体制机制建设也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在大力推进中。为此,本书根据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国际上公认的四种预防腐败利器,即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政府公开透明制度、官员财产申报与公示制度和吹哨人保护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和介绍,并与我国相关制度框架和运行进行细致比较,在文明互鉴的大视域下考察分析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可行的完善我国相应制度的对策建议。
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政治认同为理论分析视角,使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政治认同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治认同保障国家安全的历史经验,为从政治认同维度实现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北京国际形象与对外文化传播》以短视频传播、冬奥会和北京城市形象为切入点,展开案例研究。主要围绕连续三届的“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从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等视角,阐述北京在国际形象塑造、对外传播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书中既有在华外国友人的他者之见,又有国内学者的反思和比较,对提升北京乃至我国国际形象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既可为北京城市形象传播、国际传播、对外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也适合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传播、对外文化传播工作的从业者借鉴学习,同时,对于聚焦北京国际形象与对外文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跨域合作治理中府际关系的理论构建,运用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和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了一个跨域合作治理机制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此来分析制约政府纵向协作和横向协作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二是对我国跨域合作治理中的府际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跨域合作治理机制的特征及趋势,从三个层面对我国跨域合作治理机制中的府际关系进行剖析,提出了纵向嵌入式机制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府际关系的特征,构建了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的分析框架。三是从城市群治理、流域生态补偿、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区
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既遵循了现代国家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式的特征。本书从理论、社会、行政、财政、政党、法治、民族、历史以及比较等视角探寻“中国式国家建构”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征;从历史进程和现实特征等方面探讨中国式国家建构的基础理论;从经典理论、传统社会形态、现代社会的成长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式国家建构的社会路径;从西欧经验和理论、中国传统行政体制、现代行政体制及其运行等方面探讨行政体制建设与中国式国家建构的关系;从文献与理论、财税体制及能力等方面探讨财政与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长期关注政务公开的制度设计、实践运行与实效发挥。2022年,围绕民主科学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府管理、加强民生保障、平台机制建设等方面,对48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120家县(市、区)政府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各级政府政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开工作进步明显。各级政府继续推进民主科学决策信息公开,重视利用政务公开助推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政府管理、加强民生保障,政务公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