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化思政教育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核心,打造两个“良师”团队。一方面邀请有教学经验的良师做引航者,引导青年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将核心价值观有机、有效融入课堂。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航良师,强化教学方案设计,把立德树人嵌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四有好老师”评选。在此过程中,课程思政案例建设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亮点和特色,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为此,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将优秀课程思政案例
本书紧紧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何协同、怎样协同”展开论述。在协同理论的视角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协同思想的启发,着眼于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阐述了协同学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关联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范畴。分别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协同、主客体协同、目标协同、内容协同、环境协同、过程协同六个向度,论证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的内涵、意义和路径,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发展的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协同创新的前景进行展望。
本书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为基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过程研究为主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等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特点作用、形成条件、构成要素、方式进行研究,并借鉴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中常用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凸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时代化和本土化特征。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
作为全国高校思政课领航校,思政课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上海大学探索出了全新模式:教师告别单兵作战,“项链模式”力促跨学科联袂授课;量身定做课程,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结合为青年打好中国底色,逐梦新时代。本书全面展示了上海大学列入“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的各领航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可为各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提供一定的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心理情感认同和价值理性反思的内在维度,以及时代主题转换和实践伦理导向的外在维度,探究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与形成的内在机理,考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融入学生个体奋斗和生命体验的理论方向和教育原则,从而构建与生命同在、与奋斗同行、与时代共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案。
本书分为上篇论文,下篇实践。内容包括:职业操守对金融类学科教学的价值引领;新文科背景下外汇交易实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实践;思政元素在线上教学中的运用探析——以应用型财经类高校的经济学类课程为例;以Matlab为工具的金融大类课程思政探索;新文科建设下高校经济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等。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建设、通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与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实践成果及瞻望。
和合、求大同,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孝”“敬”的家庭伦理观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教学资源。本书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辨析,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原则方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办好“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课,必须要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为此,编者组织编写了《涉农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用书》一书。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涉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材聚焦“立德树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育目标,擦亮思政底色、凸显农大特色、鲜亮“绿”“红”双色,形成理论为基础、实践为核心、学生为主体、多元化实践路径、知行合一为归宿的“知、情、意、行”统
本书包括论文各部分写作流程与写作方法、资源搜索、文献梳理、研究方法、语言风格与格式、防止抄袭等十章内容,通过案例讲解与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