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短篇小说、随笔,共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一个作家的午后、资助芬尼根、迷失的十年、酗酒病人、疯狂星期天、一错再错、一次异国旅行、风中家族、少年得志、崩溃、黏合、小心轻放、我失落的城市。
本书由50多首相对较短的抒情诗组成,分为四辑:没有羞耻的女人没有帽子的天空唱歌和哭声和未经审查的希斯内罗斯。许多诗里出现了具有诗意和韵律的西班牙语单词,蕴含对墨西哥和美国文化的深刻认识,涉及各种主题,包括宗教、政治、暴力、自然、爱情、欲望、衰老和死亡。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关于女性身份的,展露了作者对自己作为女性和艺术家的自信。
本书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封封家书为载体,细品书信中的亲情与爱情,探寻其中的文学、美学、艺术、史学、思想等元素,感悟人生,传承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以家风传承育人兴家。古往今来,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建设好家风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此不到十万字的书稿,乃上海著名报人、作家郑重在八十八岁时定稿的长篇回忆散文。郑重,字若清,号大泽乡人,斋名百里溪。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56年毕业于宿城一中,同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61年毕业,分配到文汇报社。在文汇报工作近四十年,从事采访、评论、理论的采访写作及编辑工作。《文汇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出版有《风雨文汇》《毛泽东与文汇报》《寻找失落的文明》,以及《林风眠传》等画家传记四种、《海上收藏世家》等收藏家传记三种等。书稿以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在影视、戏剧、美术、舞蹈等诸多领域存在明显的跨媒介传播现象,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也发生变化,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本书从莫言《红高粱》的影视改编与传播、戏剧改编与传播、美术改编与传播、舞剧改编与传播,以及“红高粱”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本书从跨媒介传播角度,系统阐释与莫言《红高粱》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除具备学术价值之外,还有助于学术普及和大众阅读,具有出版价值。
本书研究中西叙事思想,特别是文学中的叙事方法的异同。各章分别就虚构观、历史叙事方法、叙事中的伦理观、身体叙事等方面,漫谈中西创作方法的不同特点。全书总结了性与“缀段性”之别、普遍史与循环史之别、“他者”书写上的“它性”与“间性”话语之别、规范伦理与德行伦理之别等重要的风格区别,对中西叙事思想总体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古典小说叙事差异明显。西方小说比较重视现实描写,形式成熟多样;中国章回小说则重娱乐和消遣,叙事程式固定、雷同,内容直接针对现实不够。从叙事要素的角度看,西方小说重视要素的呈现也即要素
《诗经》的乐歌属性已成学界的普遍共识,而传统的研究多停留在《诗》是否全入乐、风雅颂的音乐属性、《诗》文本中的音乐性等宏观问题上。有鉴于此,本书致力于《诗经》仪式属性、歌唱主体、歌唱方式等歌唱形态的具体研究,同时,从“歌唱”的角度考察《诗经》颂、雅、风在主题内容、诗乐体式、表现手法上的变迁及其内外动因,进而探讨周代歌诗创制方式、入乐机制、乐官职能、诗乐关系的历时嬗变。因此,本书既是《诗经》歌唱的艺术研究,还是以“歌唱”为视角的《诗经》文本研究,更是有关周代歌诗生成与入乐机制的制度研究。在这一研究思
民间叙事传统长期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以程式化叙述方式、情境化叙述话语、类型化形象塑造,表现民间观念、审美旨趣,承载民众集体历史记忆。本书对中西民间叙事传统进行比较研究,紧扣民间、民族与文化特性,化繁为简,依据叙述载体的不同,将中西民间叙事划分为口传叙事、文字叙事、非文字叙事三大类型,以其中的神话、占星、仪式、民间故事、私修家谱、陶瓷图绘、俗赋与彩色玻璃窗等为例,力图对中西民间叙事传统进行梳理、分析与比较,总结其特征和模式,探索其意义和价值。中西民间叙事传统以特有的民族叙事形式表现集体的日常生活与
在环境公正议题的强力推动下,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应运而生,其力荐站在环境公正的立场,透过各少数族裔文化视野探讨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生态批评开辟了别样的学术空间,并成为美国生态批评最为活跃、最为丰饶的学术场域之一。迄今为止,美国黑人生态批评是最大的亮点,其次是美国印第安生态批评,再次是奇卡诺(墨西哥裔美国人)生态批评,而亚洲裔等其他少数族裔的生态批评似“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的甚至还未诞生。 本书是国内外学界首次对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理论进行全面梳理、深入研究的学术尝试,颇具创新性、开拓性和
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在他的一千五百多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现实生活,所以他也被誉为“诗史”。叶嘉莹先生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人生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做了详细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杜甫的人生和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