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名门之女夏梦寒嫁给了纨绔子弟曾靖南,面对只会四处惹祸留情的丈夫,每日以泪洗脸。梦寒与靖南之间的悲剧,被曾家的义子雨杭看在眼中。而梦寒和雨杭因增加了解而产生了感情,这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感情在靖南的意外丧生后却愈见强烈。
《望夫崖》以一位盼夫归家的女子化身大石的凄美传说为背景,讲述了二十世纪初,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世俗,勇敢追逐爱情的故事。该作品时代感厚重,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充斥着人文情怀。
香妃娘娘在入宫之前,早已有一位名叫蒙丹的恋人。这对生死相许的恋人,真情感动天地。小燕子、紫薇、永琪、尔康他们决心克服万难,帮助二人团聚。而一位名叫晴儿的格格,似乎与尔康关系很不一般……
《黄渤海记》是烟台籍作家王月鹏的散文集,分为《蓬莱叙事》《万面鼓声中》《民俗中的怕和爱》《八角湾往事》《大水大心》《半岛的诗与思》《渔民说》《海边异人》八部分。
作品不是单纯自然风物的描摹,也不是人文历史资料的拼盘,而是凝望黄渤海辽阔的海域,以文学作品的形式,采用个人视角,通过田野考察,借助文史资料,辅之以民间传说,用智性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勾连起黄渤海的昔日与今时,在潮汐起伏间,记录人与海的心音、村庄与城市的变迁。
大家小史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内涵出发,选取20世纪较有名气,且在自己所处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选取他们以历史顺序写作,且篇幅相对短的作品。这些作品由于产生时代的特殊性,不仅具有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更能展示出20世纪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与思考。
《向山》是一本长篇小说,以主人公向敬岳一家人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书写了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近60年的乡村变迁中,向山地区从零到有、从有到富的壮美画卷。向山人民在时代背景下不断突破现实及情感困境,积极担当,向着美好生活进发,在时代变革中积极转变思想,呈现了积极的精神面貌。
九个具有颠覆性、深刻而触及根本的故事,共同呈现出我们这个日益陷入困境的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即使在非常荒谬的处境下,我们依然可以以清醒而开放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在这部短篇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散文式的行文风格,幽默又冷静的语言,探讨权力、伦理和正义的问题,探索人类共同生活的意义之核心。
《爱的来信》讲述了在一个并不遥远的可能的未来,在某种反乌托邦的社会中,祖父与孙子之间通过动人的书信,唤醒对理想、对自己、对彼此的责任。《食尸鬼》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地下游乐园的地狱主
《爱琴海日落读〈尤利西斯〉》是张炜最新长诗力作。与其其他作品均不相同,这首长诗以乔伊斯《尤利西斯》及其相关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为写作背景,结合作者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写作经验及其强大的写作把控力,打造出跨越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神话文明与现代主义的长诗价值文本。这部长诗以素朴的笔法,充分利用隐喻、双关甚至歧义等手法,打通东西方两个文明共同体,使《爱琴海日落:读〈尤利西斯〉》和《尤利西斯》《奥德赛》具有一种精神气质的内在统一性,为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小说作为一种新兴文类的兴起,可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到底是哪些因素催生了小说的兴起?作为一种现代文类,小说与神话、史诗、悲剧等古典文类的差别在哪里?
伊恩·瓦特在本书中用文学社会学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细致分析了小说兴起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同时论述了其在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三位小说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而通过对现实主义概念的拓展和重新定义,瓦特也将小说的兴起置于文学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之中,对小说的艺术和思想价值做出了新的界定。本书于1957年出版后,被公认为文化研究
本书是俞敏洪21天西藏自驾之旅的散文实录。
西藏自驾之旅是俞敏洪酝酿十年的心愿,之前每年都会被他放弃,理由总是太忙,但这次,他下定决心,抛开所有琐碎繁杂的工作羁绊,走向藏地的雪域圣湖,完成了多年的心愿。
在这趟藏地之行中,俞敏洪自成都出发,从西藏北线马尔康、色达、德格、昌都到那曲,再到阿里,再从阿里前往日喀则,再返回拉萨,来到林芝、墨脱……俞敏洪在书中深入剖析藏地丰富多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又富有诗意地描绘了藏地的自然风光,跟随他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