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17-2018》是反映有关民族问题研究年度性进展情况的工具书。“学科进展”反映2017-2018年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学与人类学、民族语言、民族教育、影视人类学、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等学科的研究概况和评价;“特约稿件”反映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项目和学术成果;“学者学人”是对民族学与人类学大家进行的访谈;“网络开发与发展”介绍了中国民族地区互联网与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学术活动”介绍了国内外民族学与人类学相关会议;此外还有“新书·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由李世平任主编,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诚信故事进行编写。每一个故事按照图片介绍、图片故事、阅读思考等部分展开。在故事选择上,本书注重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在进行诚信教育和宣传的同时,启发读者对诚信的思考,以期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
本书注重挖掘经典著作中的相关论述,重视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将国内视野与国际视野有机结合、将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允分发挥辩证思维的作用,在探讨清楚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历程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生成机理、科学内涵、多重意义、现实挑战等重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探讨,进而提出有效化解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路径。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脉络, 以多党合作的实践为依据, 在全面描述中突出重点内容, 在历史叙述中展现关键事件, 在实践作用中体现理论底蕴, 使读者客观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如何创立的, 它的基本内涵和特色是什么, 它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 它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它对世界政治文明建设贡献了什么中国智慧, 由此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行多党合作, 如何进行多党合作, 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社会学是剧烈的社会变迁的产物,而解释、分析和解决由剧烈的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则成为社会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社会问题的定义、类型、理论、方法等理论议题和描述、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等经验研究,学者们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分歧,从而形成了社会问题研究的多元视角。本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基本问题出发,对社会问题的定义、演化、分类、视角、方法和解决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重要观点,并提出推进和深化社会问题社会学教学研究的展望。
本书致力于将社会整合放置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下,运用现代化理论与网络社会理论等理论工具,从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界定社会整合与社会分化的基本概念,梳理清楚社会整合思想的历史脉络,归纳西方学术界社会整合理论的主要贡献,比较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整合模式和以往传统社会整合模式的异同,客观辩证地分析互联网对社会整合的积极效应与负面影响,进而寻求互联网时代下优化社会整合功能的有效路径。本书主要从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整合相关问题,具体而言,从互联网时代社会整合的建
本书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第一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结构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的构成、职业流动、家庭资产、生活休闲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新社会阶层进行分析。第二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组织起来的必要性、新社会阶层群体的组织方式、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编主要对全国各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进行考察,主要对上海、杭州、沈阳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
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根本在于培育公民品格。公民品格是个体基于公民身份,通过公共交往,在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公民作为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品格表现为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的统一。如何使个人主体性发展到公共性,实现二者的统一,本书建构了公民的主体性——主体间性——他在性——公共性螺旋上升的四个层级系统。公民品格表现在公民公共生活中,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共
在我国,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有四大领域:理论领域、新闻出版领域、文化文艺领域和思想教育领域,而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战线和主阵地。本书的研究思路是:探析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的生成逻辑、现实问题和对策建议。一是理论分析:阐明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的概念、地位、任务、方针原则和生成逻辑。二是问题分析:论述当前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面临的内外部问题。三是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的风险感知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凝聚共识机制、话语创新机制和国际斗争机制。
本书是反映有关民族问题研究年度性进展情况的工具书。“学科进展”反映2015-2016年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学与人类学、民族语言、民族教育、影视人类学、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等学科的研究概况和评价;“特约稿件”反映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项目和学术成果;“学者学人”是对民族学与人类学大家进行的访谈;“网络开发与发展”介绍了中国民族地区互联网与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学术活动”介绍了国内外民族学与人类学相关会议;此外还有“新书·学术论文索引”“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