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世界现象,也是中国实践。本书从主要特点、本质要求、形成逻辑、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基本经验、重大成就、历史意义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面探讨。本书认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有不同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欧美现代化的复制,也不是苏联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悠久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能够
本书重点围绕中长期时期内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详细分析了老龄金融产业、老龄制造产业、老龄健康产业、老龄服务产业、老龄宜居产业、老龄文化产业等几个主要的老龄产业板块,在未来不同阶段的重大需求,并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不同阶段相关产业的发展目标与重点发展内容,认为未来老龄产业的重大发展需求包括日常生活、适老化产品与康复辅具、商务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慢病管理、医疗卫生、长期照护、康复护理、安宁疗护、适老化环境、文化娱乐、老龄金融等产品和服务需求。同时,根据目前老龄产业的主要发展现状,提出
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与治理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社区作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基本场域和重要载体,不断提升社区品质,持续推进和谐宜居的高品质社区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论上,高品质社区建设涉及诸多领域,故应从多维度视角进行解读与探讨;在实践中,高品质社区发展应是多样态的,故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社区。综观2021~2022年度中国诸多城市在高品质、可持续社区建设与发展治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是基层社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效能思想、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答题,既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目标,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如何提高治理效能,既需要社区工作者更新认知,也需要迭代思维,更需要适配方法。本书以“活力”作为社区治理的效能表征,提炼出“一活五动”党建引领社区工作者高效能工作体系:红动+联动+互动+智动+活动=活力与秩序并重的熟人社区。课题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的视域、从基层党建的站位上出发,有的放矢研究构建什么样的
本书是一本关于社区治理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立足于社区治理的历史、发展特点及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等相关内容, 对社区治理方面的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归纳和讲解; 以发展的眼光透视社区治理的多元路径, 为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书内容涉及社区概念的解析、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类型划分和治理的内涵等, 并对社区治理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探讨。全书对于探索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和推广优秀的社区治理机制,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基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省)农村居民调查数据,首先以节能行为为例考察农村居民“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农村居民“公”“私”领域节能行为一致性的形成机制;二是探究心理因素对农村居民“公”领域节能行为的联动效应及驱动路径。其次,研究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理,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外部环境和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二是探究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引导政策的实现路径。最后,提出引导农村居民生活亲
本书共分为四编,每编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加上引言共计13章。其中引言部分介绍了从人口转变到家庭转变的基本思路,即借鉴人口转变理论中的要素分析方法,将其运用于家庭转变中,关注家庭变迁中的变与不变,以及波动与转变。
本书主要围绕士人在南宋与江西这个时空坐标系下的历史梳理与分析,探讨了唐宋转型期视野下的宋代士人变化,对南宋江西士人社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历史考察,深入探讨了南宋江西士人社群的构建形式,构建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江西士人社群与南宋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同时,本书通过梳理《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江西通志》以及宋代士人文集,江西各府志、县志、族谱等地方文献资料,对南宋江西士人群体网络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总结,为宋代士人研究提供了极佳的个案分析和坚实的资料基础。
孙宝教授以新著《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见示,并嘱序。闲尝谓治学之道与著述之道,容稍异其趣。治学之道在于培根固本,得其体系,提纲挈领,成某学之专家。如张之洞“由小学入经学”云云,乃治经学之道也。至于著述之道,旨在推陈出新,成一家言,王鸣盛谓《资治通鉴》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是也。太史公已作《史记》,司马温公已作《通鉴》,后学不可不读之,然而不可复作之。斯可见治学之道与著述之道之异趣也。张之洞《书目答问》特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用意不可谓不深。清人善于著述者,有顾
回顾以往的有关宋代宰相(宰辅)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多数成果仍然偏重制度性的研究、以静态的断代的探讨居多。而把人事与制度运作结合起来的动态研究尚有待提升,本书有鉴于此,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制度发展演变为线索,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宰辅个性特点、为政作风等因素,把握推动制度运行的人与事、情与境,窥探制度运作与人为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最大程度地还原宋代宰相制度实施运作的历史原貌。本书分十章系统探讨了宋代宰相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如对宋代宰相本官与兼官问题、宰相贴职制度、宋初宰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