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草图法、编码法、三维测图法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为主线,按照数字测图生产和运用实际过程编排全书内容。以全站仪、RTK、大疆无人机等仪器为主要硬件,以南方数码CASS 10.1和Context Capture软件为例来示范数字测图内外业操作流程。全书共有7个项目,20个任务,主要项目包括课程导入、数字测图基础知识、野外数据采集及设备、数字测图外业、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绘制、数字地形图质量检查与验收、数字地形图运用。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高专测绘类、建筑类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测绘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安全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详细分析了19世纪以来气候变化从科学问题转变为全球安全议题的过程。近半个世纪以来,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野火及风暴等)频发,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基础设施、人类健康以及全球的水和粮食安全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将气候变化列为安全问题讨论以来,各国对这一复杂的全球治理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本书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展望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安全治理中可能扮演的引领角色,并
白云岩-鄄蒸发岩共生体系在各大沉积盆地均有分布,与油气资源息息相关,本书综述了国内外各大沉积盆地共生体系发育特征,以川东北飞仙关组共生体系为典型研究对象,探讨共生体系沉积特征、白云岩成因、源?鄄储?鄄盐特征等相关问题;划分出了共生体系中岩石类型及组合方式,探讨其差异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厘清了川东北飞仙关组共生体系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共生体系耦合机制;解析了白云石化流体特征,明确了白云岩成因,并阐述了共生体系源?鄄储?鄄盐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沉积地球化学是研究沉积物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学科,是沉积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相融合和交叉形成的一门重要科学。本书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方法,通过研究沉积岩或沉积物中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特征在环境分析、源区识别、气候研究、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这些方法的使用条件、应用局限等。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青藏高原油气形成保存规律与资源潜力评价科考分队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全书以羌塘盆地构造演化为主线,分析了中生代关键时期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其与石油地质条件的关系,系统总结了盆地基本构造格局和构造变形特征,对盆地构造单元进行了精细划分,建立了盆地中生代晚期以来构造事件及其与盆地变形改造、隆升剥蚀的关系,以及构造事件对油气生成与保存条件的影响,同时根据盆地变形改造、岩浆活动、抬升剥蚀等对盆地有利油气保存单元进行了预测,指出了盆地油气有利保存远景
本书综合采用模糊集理论、Petri网络法、贝叶斯网络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开展了FPSO单点多管缆干涉风险分析、FPSO火灾爆炸风险分析、海底管线系统失效模式风险排序和海底管线系统泄漏失效风险分析等研究工作,从人员、环境、组织、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性风险识别与分析,以期为大型海洋装备风险分析与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书以银川、常德、海口、常熟、东营、哈尔滨等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为研究区域,以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以遥感监测、模拟预测、综合评估等技术手段,开展过去与现状城市湿地遥感监测提取、未来城市湿地空间变化模拟预测、过去与未来城市湿地功能和可持续综合评估,为城市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湿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服务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国际湿地城市发展历程、城市湿地研究背景和可持续性评估现状;城市湿地的遥感提取、变化检测和逐年分类;城市湿地的多情景构建、需求预测与空间模拟;城市湿地的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碳储
本书按项目和任务的方式,介绍了测量误差与精度指标、误差传播与最小二乘法原理、高程网数据处理、平面网数据处理、GNSS网数据处理、误差椭圆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目前生产单位使用频率较高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研制的地面控制网数据处理系统科傻(COSA)和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控制网平差软件平差易(PowerAdiust)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考虑到学习上的需要,附录结合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对MATLAB的应用做了进一步介绍,给出了参考课程标准。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学生学习用
本书充分考虑“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两门课程的内在联系,凝练共性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契合空间数据处理的流程及以上专业教学要求,采用项目驱动,兼顾趣味性与专业性,编排上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在实验方法上,尽可能地介绍多种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并完成实验。本书共14 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地图学系列实验”,侧重于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地理数据的入库操作和可视表达;第二部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系列实验”,侧重于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和空间分析。每章围绕一个实验任务展开
《干热岩热储体积改造技术》解析了干热岩热能获取对水力裂缝系统需求的特殊性,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干热岩热储改造技术现状,阐述了干热岩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行为、岩体变形与破坏特征、裂缝起裂与扩展特性、张性与剪切裂缝导流机制、水力压裂改造技术以及化学刺激辅助改造技术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