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发展迅速,航天装备日新月异,各国不断发展具有军事色彩的航天力量。本书为2017年出版《外军军事航天发展》一书的再版,其结合外军军事航天的最新发展动态,以目前具备自行发射卫星能力或在军事航天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以色列、伊朗、朝鲜、韩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军事航天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各国军事航天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旨在让读者了解世界军事航天发展历史、厘清军事航天发展脉络、明确军事航天发展趋势。
作为“新域新质”和“无人智能”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无人集群是改变未来战争的颠覆性力量之一。本书在介绍智能无人集群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对群体智能涌现的机理进行了归纳,对智能无人集群的应用和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从单体智能、群体智能和体系智能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智能无人集群的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智能无人集群的典型作战样式和未来发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本书系统性地介绍了无人飞行器制导控制与集群智能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应用。首先,综述了无人飞行器、制导与控制、集群智能协同控制以及集群作战应用的技术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飞行器、导弹、高超声速无人飞行器、变体无人飞行器的制导与控制理论方法;接着,阐述了无人飞行器集群的自组织任务规划、信息感知交互及运动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研究了无人飞行器集群协同侦察、对地打击、饱和攻击、空中对抗等典型作战应用;最后,分析了无人系统集群智能跨域协同的作战概念和技术内涵。
本书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将近些年无人飞行器集群智能协同领域学术进展进行梳理。从协同控制入手展开论述,具备概念清晰、视角独特、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等特点,具有较高学术及应用价值。全书共分为6个章节,第1章介绍无人机集群智能协同的发展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章从群体智能理论角度分析无人飞行器集群智能的机理,第3章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演变及应用,第4章讨论集群智能应用于协同制导的理论与方法,第5章分析无人飞行器编队控制的算法策略,第6章重点介绍无人飞行器试验验证的方法与成果。
本书系统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整机及部件模型、稳态/过渡态性能计算方法、安装性能计算方法、飞机/发动机一体化性能计算方法等建模方法,适用于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优化的启发式优化方法、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方法和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等先进算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仿真系统设计及开发的一般流程,并给出了仿真系统设计示例,并在所发展的仿真系统中给出了航空发动机设计点性能优化、非设计点性能优化、过渡态性能优化及多工作点性能优化等多个设计范例,涵盖了发动机总体性能优化的多个方面。
本书的内容包括航天器总体设计的艺术,空间环境对人类航天活动的影响,航天器控制技术,航天器系统工程,小卫星应用模式,模块化卫星,国际最新星际探索的创新概念和奇妙案例,包括金星探测器、帆式航天器、木卫二机器人、可重构组合式立方体卫星、变形金刚机器人以及潜在的小行星探测概念设计等等。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航天装备试验鉴定的组织管理、航天装备一体化试验鉴定的流程分析与设计、航天装备一体化试验鉴定的评估方法、航天装备一体化试验鉴定的案例验证等。
本书是我国大型星座重大专项项目——大型星座构型维持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也是编著者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卫星星座导航系统星座构型控制技术就是维持北斗导航系统星座轨道位于标称设计轨道的控制技术和实施方法综合。其目的是对星座卫星实施轨道控制,使得星座中卫星在一定的精度要求下保持在设计轨道附近,从而实现星座构型在一定精度要求下的构型保持不变。本书内容包括大型星座导航系统星座构型保持控制、星座轨道摄动演化建模、星座构型稳定性能分析、星座初始轨道偏置设计、星座初态组网控制实施、星座构型
本书内容包括:编队星座构形描述模型,卫星编队构形设计和星座构形设计,卫星编队飞行的编队稳定性分析,星座构形演化,编队与星座的控制,碰撞规避,以及小行星探测器的编队与星座设计及控制。本书重点从动力学机理的角度介绍作者在卫星编队飞行与星座演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的卫星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