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限为1946年,下限为2022年,采用述、记、志、传、图、表等体裁,对践行山阴几十年政法工作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中的重要成就与重大突破进行了重点记录、客观记录、翔实记录。
国际投资仲裁的监督问题,历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监督体系根据所适用仲裁机制的不同存在差异,ICSID裁决的内部撤销程序与非ICSID裁决仲裁地法院司法审查机制并行。本书以非ICSID判决司法审查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仲裁地法院这一非缔约国国内司法机构如何对投资者和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包括:仲裁地法院是否为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审查的适格法院,采用何种审查标准对国际投资仲裁裁决进行审查,以及遵循何种规则对他国签订的投资协定进行解释等。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
以实证研究为分析视角,国际仲裁中心本质上是在特定法域内以一个或多个城市向外辐射的区域为基础,以仲裁机构为引擎,聚合其他上下游法律服务机构或组织,为本法域内外市场主体预防和解决纠纷,提供仲裁及相关法律服务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生态系统。本研究围绕国际仲裁的中心化现象,分析域外知名国际仲裁中心的发展脉络与基本模式,探讨中国发展本土国际仲裁中心的路径与方法,提出中心发展的支撑要素与权重,以及相应的科学评估体系。
经济一体化是非洲国家为实现独立自主、联合自强而长期努力的目标。东共体是非盟认可的八大区域性经济组织之一,在实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东共体在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障碍,特别是法律方面的障碍。王婷博士在该书中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关系理论以及国际机制理论分析了法律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规范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了东共体法律制度对东非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该书运用了国际关系、国际法、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既深化了国内非洲经济一
丛书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保障研究”(批准号:14ZDB148)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并提炼出了破解课题的全新思路——“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并以此为中心,从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研究总论、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基础理论研究、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观念探新、虚拟经济运行安全立法回应等四个板块,系统地研究论证了我国应如何从法律制度建设层面来确保虚拟经济的安全发展。本书介绍虚拟经济有限发展法学理论本体论的建构、虚拟经济有限发展的根基所在、衡量虚拟经济
《反垄断研究》旨在推动反垄断理论与政策研究,加强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和反垄断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改善反垄断(竞争)立法与执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本辑为2022年第1辑,包含六个部分。
为更好地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作,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编辑《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研究报告》,刊载了法学家、政府领导、优秀法官、律师等组成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现《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报告(2022)》为第三卷,本研究报告刊载的学术报告大致分为三大版块,一是2022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概况及重要论述,对当前消费者维权问题的难点及热点的介绍以及对不同区域的维权状况和维权制度进行了阐述。二是对域外的消费者保护立法进行研究,包括对俄罗斯、英国、欧盟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家
本书认为在规则构建时需着重加强对非破产一方的利益保护, 与此同时, 其履行抗辩权应得到必要限制。此外,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活动的多元化需求, 应允许管理人选择继续履行后将该待履行合同转让, 即使当事人间存在禁止合同转让的事先约定。对于后者, 本书认为实则是一个破产财产的抛弃问题。即破产债务人于合同中享有的权利能否被纳入到破产财团中。待履行合同的特殊之处仅在于破产债务人享有权利以其履行自身债务为前提, 且此种履行受破产法之比例清偿定位的限制。
本书正是以认缴制改革为背景, 引入传统债法与公司法的分析视角, 在大数据统计认缴制改革后出资纠纷基础上, 分析目前配套立法供给缺陷、司法审判困境的问题, 以债法框架进行逻辑延展, 结合债法以及公司法资本亏空理论, 对认缴制下出资法律关系热点难点问题逐一检讨, 并为立法者、司法者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本书以法律经济分析为基本方法,研究法律实施的激励机制。作者系统考察了法学和经济学领域有关法律实施、法律激励、激励规制、机制设计、委托代理和交易成本等问题的研究文献,梳理并阐述了经济法激励实施的理论基础;观察了经济法制度体系的建设历程及基本特点,分析了经济法实施机制的立法构造、基本类型和改革趋势。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归纳了法律实施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惩罚机制为什么无法有效提高法律权利规则、义务规则、责任规则实施效率,提出了法律实施激励机制的设计原理、功能优势和适用场景,分析了激励机制的基本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