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法治战略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宪法学会常务理事。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党内法规。出版独著2部、译著1部,在《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环球法律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多项。
本书着眼于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构建,就土壤污染背景、法制发展概况、法律渊源现状、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进行了考察,提出并研究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法律体系、长效综合激励制度以及责任惩罚制度的建设目标与措施建议。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区域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分析、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演进与逻辑、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类型化梳理及现实困局、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现实困局的理论解析、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方向等。
本书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线,将法律企业劳动用工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与相关业务相结合,为企业合规用工和法律风险防范提出业务指引与规范操作,内容涵盖员工招聘、入职、离职、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竞业限制、保密、日常管理、工资支付、保险福利、休假、劳动安全、劳动争议预防与解决等各方面内容,帮助企业灵活用工、合规用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减员增效、降低灵活用工风险保驾护航。
本书从法学视角对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做系统探讨。全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研究的缘起;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理论;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价值追求;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基本目标;国土空间规划制度的基本原则等。
《知识产权那些事》一书以专利、商标为例,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并介绍专利等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及分析利用的有关内容,意在帮助企业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快速了解专利等知识产权知识。
本书的中心议题是:在功利主义难以成为攻击性紧急避险正当化依据的情况下,社会连带义务能否担此重任?此理论能否与我国现有的条文相吻合?能否得到我国社会的赞同?如果能,又如何将之融入我国法律体系并运用至具体案件的解释当中?本书在深入研究德日刑法教义学关于攻击性紧急避险正当化依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关于紧急避险的立法、司法与理论,围绕攻击性紧急避险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攻击性紧急避险的正当化依据、攻击性紧急避险的范围、攻击性紧急避险的民事责任、对生命的攻击性紧急避险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而又深
文明行为促进立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法治轨道的重要议题。本书将从理论研究、历史考察、比较研究、规范分析等多个视角与层次对文明行为促进立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本书拟分六章,分别阐释和论述文明行为法律规制的法理逻辑、文明行为促进立法的模式与特点、文明行为促进立法在地方立法中的地位与意义、文明行为促进立法的实践考察及分析、文明行为促进立法的法律文化本土资源和以盘锦市文明行为促进立法为例的个案研究。
本书将在广泛搜集、整理法制与法律文化资料的基础上,对陇上法制与法律文化进行综合与梳理,主要分上古、中古、近现代、当代、专论四大部分,对陇上法制与法文化的源头以及历朝历代立法与典章制度、法律人物与著作等进行述评,并对敦煌法律文化、丝绸之路法律文化等,特别是对南梁政府红色法律文与马锡五审判方式等进行重点研究,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红色法律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提升我国区域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本书是笔者在基层一线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十余年的经验总结。全书共三章。第一章“检察官的司法理念——法、理、情的融合”,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阐释了刑事检察办案一线检察官对法、理、情的思考和实践。第二章“检察官的初心——司法为民”,讲述了一线检察官如何通过检察办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第三章“检察官的态度——拒绝平庸”,分析了当前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一线检察工作实践提出了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