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经典的贫困测度-贫困归因-贫困治理研究范式,立足可行能力理论视角建构易地扶贫搬迁儿童相对贫困的多维测度标准和识别指标体系,测度分析和比较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儿童的相对贫困状况,从个体、家庭和社会等层面综合考量易地扶贫搬迁儿童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借鉴以新发展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福利治理逻辑,从制度设计、工具选择、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有效治理易地扶贫搬迁儿童相对贫困的减贫策略。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个部分。总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共同富裕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的社会治理基础。分报告探讨了共同富裕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体系、慈善事业的关系,并分别针对以上制度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专题报告则从审视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待遇差距、职业年金制度公
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共同富裕实现的新征程,需要从人群覆盖比例和救助水平两个维度予以体现。社会救助水平反映了救助对象享受救助待遇的高低程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关键要素,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救助覆盖面的扩展增速将回落,而救助水平则将持续动态调整,研究社会救助水平对于提升救助对象的生活质量与个人福祉、确保低收入群体同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书提出
本书在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背景下,丰富和发展了国际移民社会融入和迁移理论。全球经济与国际大都市发展赋予国际移民社会融入理论新内涵。在建设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中,探索在沪外籍人口研究的本土化范式。对在沪外籍人口进行差异化与类别化分析,掌握不同跨境流入群体的决策差异,不同类型外籍人口社会融入行为规律,探索在沪外籍人口融入与发展现状,丰富在沪外籍人口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政府工作,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站在考官的视角,提出自己的思考,直指面试模板化严重、内容干瘪等痛点和难点,是一本难得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信息量大、逻辑性强。无论是面试的定位、理念的革新,还是各类题型的解析、提分技巧的应用,都有相对独到的原理呈现和具体可行的方法提供。
本书注重实战、反套路,不仅有大量真题解析(仅综合分析题就近50道),更有清晰的解题过程,关键句描红批注。因为面试题目会变,但解题方法不变。方法论可以穿越周期,具
关于如何规范村治和完善村治规范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诸如:怎样在法律上界定村和村民的概念为好?现有的村民自治的基本结构和范围是否必须调整?是否应当和可以从消极、否定的方面规定村委会成员候选人资格条件?村委会选举委托投票有哪些利弊得失?村规民约是否可以和如何规定、怎样实施惩罚措施?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村委会组织法办法和村委会选举办法有何异同和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村委会组织法的修改应朝着什么方向努力?等等。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力图提出有说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本书力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积极诠释、解读金融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主题,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奋力做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文化支撑,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本书基于认识论向度,以课程思政概念内涵阐释-价值存在形态-同向同行基础-学科交叉基础-功能展望为主线,分析论证课程思政何以可能的问题。以课程思政概念内涵阐释为切入点,论述课程思政引发的新时代价值观教育观念革新。在对课程思政是什么的问题达到清楚明白的基础上,探究课程思政的实现基础。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在专业知识中的价值存在形态、课程与思政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学科交叉基础等问题。最后,对课程思政在新时代价值观教育中的功能进行预判,并对课程思政在新时代价值观教育趋势中的
钦差大臣制度是清代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清代文献对钦差大臣制度的记载散且杂。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清代官方实录、档案以及个人文集、年谱等史料,全面梳理清代(1644-1850)钦差大臣的源流,人员构成,中央与地方关系视野下的派遣原因、权力、与地方官员的关系,管理规定,历史演变,及钦差大臣在清代政治中的作用和评价等内容,总结清代钦差大臣制度与前代相比的特点,并将钦差大臣与清代政治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相联系,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中国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经验和资源。本书包括九章。前五章着重阐发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包括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内容主题、本质要求、历史脉络、道路选择、工作路径,等等。后四章选取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中的四个重大问题,即信访、群体性事件、社区建设和大数据应用进行专题研究。不过,这些问题虽然都是现实问题,但本书仍然避免简单的所谓对策研究,而从理论和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尽可能深入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