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论述了航天器降落伞减速系统的基础知识、动力学理论、半实物仿真技术及试验方法,包含了作者科研过程中的许多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全书共11章,第1~2章主要阐述了航天器降落伞减速着陆技术发展概况,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降落伞的设计、结构、开伞过程及充气性能等基础知识;第3~9章详细论述了航天器降落伞减速系统相关的系统动力学建模、弹射分离动力学建模、拉直充气动力学建模、参数辨识方法、试验光测图像分析方法、翼伞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归航设计方法等理论成果;第10章介绍了航天器降落伞减速半实物仿真系统
本书通过三十二篇短文介绍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电子战飞机, 其中既有通俗易懂的电子战科普知识、也有引人入胜的作战战例, 还有生动有趣的轶事秘闻。本书文字生动、资料翔实,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是了解电子战飞机不可多得的科普读物。
本书主要围绕电子战无人机基本情况、作用机理、作战使用和典型战例进行介绍, 按照内容相关性组合为4个部分。介绍篇主要介绍电子战无人机的起源、种类和发展趋势, 专门介绍了小型空射诱饵、小精灵无人机、全球鹰无人机等几种典型无人机系统。机理篇本书主要介绍了无人机动力、数据链、电子战载荷的构成和作用机理, 并简要介绍了反无人机相关手段和机理。运用篇主要介绍电子战无人机5种典型的作战使用方式。战例篇主要梳理并精选了无人机相关的典型经典战例, 并结合电子战运用进行评述。
本书针对多无人机规划与任务分配实现中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介绍,具体包括多无人机系统的协调控制、分布式决策、路径和轨迹规划、导航与避碰避障、任务规划,以及定向移动与覆盖算法、空中部署、巡航和搜寻。本书既汇聚了多空中运动体协同控制、导航规划、决策与任务分配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成果,又精选了侦察任务实现等工程应用案例,为读者提供了当前多无人机系统规划及任务分配领域中重要问题、解决思想、和理论方法的全貌。
本书首先介绍了无人机和无人机系统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无人机系统通信的发展趋势。其次,通过阐述无人机系统通信的基础,介绍了无人机系统通信技术、无人机系统测控通信,无人机系统辅助通信和无人机集群通信等无。人机的通信应用情况。最后,介绍了无人机系统的相关通信协议和无人机系统通信的网络安全内容。
直升机振动控制一直是直升机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直升机振动智能控制》作者开拓了直升机振动智能控制新方向。《直升机振动智能控制》共分14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直升机振动控制现状;第2~5章分别提出并阐述了压电智能作动器驱动四种机体结构的直升机振动智能控制系统建模方法;第6~14章分别提出并阐述了直升机机体振动自适应谐波同步识别修正智能控制、自适应滤波前馈智能控制、谐波识别自适应滤波前馈智能控制、自适应频响修正谐波识别智能控制、自适应谐波前馈滑模输出反馈混合智能控制、归一化自适应混合智能控制、全域振动智
本书简要介绍了俄罗斯《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和中国民航《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的发展历程, 以俄罗斯最新版АП-25-9和中国民航最新版CCAR-25-R4为分析对象, 首先对各分部、附录及附件的同异性进行总体对比, 然后对各分部、附录及附件所包含的所有条款及内容, 先判别其同异性, 最后对内容有差异的条款和部分逐一进行对比分析。
本书围绕鸟撞适航要求,主要介绍条款演变历程、针对运输类飞机的鸟撞适航审定要素及符合性验证方法、现有鸟撞条款对我国鸟情环境下运行的运输类飞机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运输类飞机典型结构的鸟撞适航审定案例,以及与鸟撞条款相关的新技术应用发展和展望。附录中主要介绍了我国民航七大地区十个中大型机场附近的鸟类分布情况,总结了我国机场附近总体鸟类环境特征,统计了2006~2017年的我国民航鸟撞航空器信息,并与美国民航机场附近的鸟撞航空器信息做了比较。
本书就飞机制造领域内所涉及的专业,从飞机工艺技术、飞机工艺装备技术、飞机零部件制造及装配技术、飞机售后服务、飞机质量适航、飞机制造供应商管理以及飞机制造文化等方面提炼出作者多年来工作经历中的一些经验,由背景、主题切入、过程和结果与思考四部分结构组成,相关案例通俗易懂、有浅有深,为读者阐述了宝贵的处理复杂技术和其他问题的技巧和实用方法,记载了中国航空制造发展的一个个事实,本书目的是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工程师在工作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一本值得阅读和珍藏的专业读物。
本书是聚焦航空发动机振动的专著,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基础篇,从振动基础理论出发,以单转子系统为对象,系统地介绍转子动力学基础理论,为发动机转子支承系统减振设计提供必备知识。下册为专业篇,以航空发动机转子支承系统为对象,阐述高压转子和低压转子的“可容模态”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双转子解析模型,揭示双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参数影响规律;建立双转子系统模态动平衡理论,论述双转子系统“可容模态”优化设计方法;介绍电磁轴承和弹支干摩擦阻尼器主控技术,以激发读者对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的关注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