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集中系统呈现国外专家学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推动开展对比研究,同时推进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策划,马研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具体协调沟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提供出版资助,组织国外专家学者撰写国外人士看新时代系列小丛书。本书是此系列第一本。
贾尼尼以其欧洲左翼学者的视野,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委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的课题, 以前苏东地区党和国家领导人看中国新时代这个崭新的视角, 来讲述中国新时代自身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本书结合国际、国内历史和现状, 以综论和访谈的形式展示了前苏东地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何看中国新时代, 回顾了这些国家的历史和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发展历程, 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 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现实及前途命运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思考。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年, 东欧剧变已然30年。前苏东地区领导人在反思苏东剧变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书是一部关于清代“厅制”问题的再研究。厅制是清代所独有的一种行政区划形式,它的设立体现着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转型。本书有两个侧重:一是对清代厅制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制度史研究,特别是对于学界研究比较薄弱的明清之际厅的起源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加强对海峡两岸一手档案的发掘和利用;二是结合区域社会史、法律史的研究手段,将厅的地方表现形态,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力争将制度演进全貌与区域社会个案有机结合,展现厅制如何与清代地域社会历史进程相协调,并进而体现清代地方治理“因俗而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共十四章,分别是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特定人群法规与政策,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人民调解、信访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与政策,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法规与政策,烈士褒扬与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社会组织法规与政策,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并在后附有考试大纲。本书由关信平担任主编,陈树强、黄晓燕担
本书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编著。全书分为党的建设、政府建设、经济、社会、文教、生态文明六个部分,内容涵盖党建、国家机构改革、行政审批改革、财税改革、区域发展、社会组织发展、社会保障、贫困治理、教育发展、生态文明十个方面。该书是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多年的教学积累,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众多师生集体参与案例编写和分析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深入、多角度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就,从公共管理的专业视角总结治理经验,讲好中国故事。
本书以跨区域应急决策为研究对象,关注真实跨区域应急场景中常展现的异质性、多维性、多主体和动态性等复杂特征,介绍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各种复杂情境下跨区域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全书内容分为四个专题部分:部分聚焦异质性,重点研究地区异质、决策者和受灾者行为异质对跨区域应急决策的影响;第二部分聚焦多维性,从救援效率、公平和优先等多维决策以及多维应急物流服务等角度开展研究;第三部分聚焦多主体,重点分析跨区域应急决策中供应企业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第四部分聚焦动态性,在跨区域应急体系自身所具复杂动力学
本书共有七章。第一章对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了概述,第二章阐述了消防监督检查,第三章论述了消防安全管理,第四章探究了消防安全的重点管理,第五章探究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第六章阐述了火灾事故紧急处置,第七章论述了消防行政处罚、强制与执法监督。
本书从跨省流动人口特征的分析入手,较为深入地研究了人口流出对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留守问题”、流动人口返乡创业问题、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等,进而提出要建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协调机制,以解决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系列丛书之一,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集刊。本书从比较政治、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理、中国政治等相关领域,探讨新时代政治学的学科自觉与自主、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以及政治学科发展的未来等理论与现实问题,立足中国本位,放眼世界政治,倡议从比较文明的视野出发,贯通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引领和提升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本辑为2022年第一辑,分为几个部分:历史政治学、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中国政治。
发展党员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本书为新时代发展党员工作理论研究 与实践探索工作用书,以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是最近公布的最新党内法规为依据,详细讲解了新时代发展党员工作的流程、方法和组织领导,内容实用,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