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中国心:爱国主义与伟大复兴》一书通过回溯历史演变探寻民族精神,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解析民族精神兴衰的历程,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尝试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找到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内在关联——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源头根脉,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本书从传统文化出发,从民心向背的历史规律论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作者把真挚的情感融入写作,使本书深具有可读性、教育性和启发性,避免了说教化,做到了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任主编,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辑录。本书共收录我院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学者的80多篇研究文章,划分为4个专题,内容涉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政治、经济、国际社会等若干重大问题。全书以2019年我院学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名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的重要文章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本书是由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红色文化、区域文化、文化史、马克思主义文化与社会科学、海外中国文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等。
本书是应急技术与管理、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安全工程及职业卫生工程相关专业核心特色课程教材之一。全书结合社区安全“本土化”的现实需求和安全社区建设的“国际化”趋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区安全概论、社区安全管理机构、家庭及居民行为安全、大型活动安全、城市综合体安全、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社区风险评估技术、安全社区建设、韧性城市社区安全和农村社区安全十项重点内容。每章后附有“关键术语”“复习思考题”“阅读材料”“问题讨论”“延伸阅读文献”等内容。
本论文集收录的87篇论文,是《妇女研究论丛》近年来刊发的性别与家庭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论述、新时代家庭面临的新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反家庭暴力、民法典编纂中的婚姻家庭、家庭观念、家庭角色与地位、人口流动与婚恋模式、生育与社会支持、亲职、工作-家庭平衡、家庭照料与养老、历史与文化习俗等方面。这些基于性别视角的深入研究,能够有助于深化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家庭变迁、特征、功能的认识,引导人们关注当前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家庭工作的深入发
本书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的创办和教育内容入手,深入探讨20世纪初以杨度、汪精卫、胡汉民、朱执信为代表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在该校的学习情况,重点剖析其国家观念的形成与留学教育的内在关联,厘清新的国家观对其政治主张与活动的影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阶段,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节点。如何整合地方实力派,完成实质统一是国民政府建设现代民族国家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本书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主体与客体,置于同一历史场域进行探讨。既分析中央政权的整合的制度与策略,亦兼顾地方实力派的视角。同时,采用历史学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诸多一手资料的比较、鉴别,深挖细节,重构史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特点、成效与局限。
自20世纪80年代,老龄化成为全球性热点议题。21世纪伊始,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并迅速发展,其中数量庞大的农村空巢老人群体尤为值得关注,他们的养老状况、服务需求和现有养老体系供给之间的差距,已成为明显的社会问题。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社会转型中,必须积极面对并获得政策和行动的有效回应。 《中国农村空巢老人公益导航》是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系统性研究。旨在通过政策梳理、需求分析,呈现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的有效实践,倡导农村养老政策的完善与落实,以及对社会组织和各方力量的有效支持,推动实
本书以1978年以来的广东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力图建构广东改革叙事史。书中集中研究了四大问题:一是改革的内涵、广东改革的实质,以及广东改革的多维背景;二是广东改革之路;三是广东改革特征与改革规律;四是广东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本书是作者为纪念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遴选了34篇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文章,编著成这本个人文集。本书的五个部分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涉及各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侧重勾勒改革开放40年的制度创新历程,旨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