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飞机装配技术的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主要包括机体结构及装配要求、装配工艺设计、数字化装配技术、连接技术与装备、装配工艺装备、数字化测量技术、飞机总装配等内容。一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以了解技术的本质为出发点,对飞机装配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另一方面,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中心,强化哲学思辨,潜移默化航空报国意识,立足应用,回归基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飞机装配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本书以航空涡轴发动机为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全疆域设计的相关知识。首先概述了我国全疆域范围内的复杂地理气候环境,并分析了典型地理气候环境对航空发动机工作的影响;然后给出了全疆域设计的必要性,并提炼了全疆域设计的内涵及技术挑战;之后针对全疆域设计面临的技术挑战,重点阐述了航空发动机全疆域三维度融合设计方法,包括环境空域特性设计、环境使用功能设计和使用经济性设计;最后对全疆域设计的试验验证情况进行了总结,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并进一步对全疆域设计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随着军民用无人系统的广泛使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系统对公共空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融入公共空域的需要日趋显著。本书对空中与临近空间无人系统空域管理主要涉及的空域监视探测、空域间隔管理、空域使用规划及评估、空域协调与指挥等内容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日新月异的智能无人系统,对其空域管理的需求和基本方法进行了概述。
本书针对无人机编队的控制与重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拟态物理学的分层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基于虚拟力的无人机轨迹和路径跟踪引导律、液体球启发的拟态物理学编队控制方法和重构策略,基于虚拟力的引导律可以使无人机在轨迹和路径跟踪过程中绕过障碍,液体球启发的拟态物理学方法可以实现无碰撞的编队队形变换,编队像液体融合和分离一样增加和减少无人机的数量,像液体流过障碍物一样避开探测到的障碍。
本书以轻小型无人机为背景,构建了基于学习的无人机感知与规避系统的自主反应式控制框架,以视觉传感器为基本感知手段,研究自身载荷能力和计算能力受限条件下的无人机感知与规避控制技术及其自主学习方法,通过深度学习实现感知状态的表征与降维,利用强化学习构建了感知状态和无人机规避动作之间的反应式规避映射关系,训练和学习提升了无人机在未知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本书对传统无人机通信网络协议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精炼,以无人机集群化和智能化为重点,引入优化设计的模型和协议,将5G和移动自组织网络融入协议设计,将最新无人集群感知与控制研究成果有机融入到网络模型与设计的各个章节,提出模型与方法在系统实现上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贯穿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着重突出集群网络特征协议设计,如基于移动性的网络架构、通信与计算资源联合的路由设计、面向干扰对抗的可靠性设计等,最后落实到系统软硬件实现,为无人机集群网络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本书从系统工程、飞行性能、飞机总体设计、发动机总体设计四个方面介绍飞发一体化设计的工作目的、工程概念和方法;以飞行器与组合动力一体化总体设计、飞行器与组合动力一体化气动设计、进发匹配特性的评价方法、推力矢量技术的研究与验证四个设计实践介绍飞发一体化设计的应用,包括力学原理、CFD技术,以及结果分析、评价和验证。本书力争为读者提供系统性的飞发一体化设计参考。
本书从产品研发角度介绍航空发动机组合压气机设计,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本书内容涉及航空发动机组合压气机设计的主要环节,包括设计要求与分析、气动设计、结构设计、热分析、强度设计、试验验证与典型故障介绍等。本书旨在通过对组合压气机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的介绍,使读者对组合压气机的设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有利于从事航空发动机组合压气机研发的相关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本书综合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传播动力学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方法, 对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机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内容涉及界定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及风险演化的概念、建立风险因素的概念模型, 基于风险因素概念模型, 设计相关调查问卷, 建立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演化的有权有向网络拓扑结构, 等等。本书基于扎根理论全面识别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因素, 构建风险因素概念模型, 通过因子分析筛选风险因素,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水上飞机起降安全风险作用机理, 探究风险因素对起降安全的作用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叶盘系统的各种失谐振动分析方法、失谐参数的识别方法和失谐叶盘优化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求解叶盘系统的固有特性、受迫振动响应、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振动局部化等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针对失谐叶盘动力学分析的集中参数法;基于微动滑移摩擦阻尼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谐调叶盘动力学循环对称分析方法;基于模态综合技术的失谐叶盘有限元减缩建模方法;基于叶片静频试验、二分法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叶片失谐参数识别方法;基于载荷参数和模型参数对失谐叶盘系统振动响应特性影响分析;基于智能算法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