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述了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全书共有十三章:前两章介绍了农业农村法治的一般理论,以及农业农村领域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后十一章则分版块介绍了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知识产权、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土地、乡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纠纷解决等法律制度。
《当代中国》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大型当代中国国史和国情丛书, 是新中国国史研究领域的标识性作品。该丛书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客观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近40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所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 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有机衔接的忠实记录。这套百科全书式的丛书, 是全面了解新中国国史和国情的资料库、数据库、信息库,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权威、可靠、内容丰富、立论科学的信史。《当代中国的司法行政工作》呈现了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历程
本书全面梳理了法律人工智能在理论建构、技术路径探索及其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史,总结了司法人工智能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司法人工智能的工具本质,为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正当性讨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据此辨析了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合法性问题;通过数据进路与经典进路的分析比对,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人工智能司法决策带来的方法论革新,即从知识推理转向了数据推理,继而探讨了人工智能司法决策的技术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司法体制的基于规则的混合推理技术路径;最后,在制度层面,探讨了协调人工智
《当代中国》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大型当代中国国史和国情丛书,是新中国国史研究领域的标识性作品。该丛书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客观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近40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所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有机衔接的忠实记录。这套百科全书式的丛书,是全面了解新中国国史和国情的资料库、数据库、信息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权威、可靠、内容丰富、立论科学的信史。《当代中国的司法行政工作》呈现了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
本书对越南从古到今的法律制度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越南各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分析了越南传说中的文朗国与瓯雒国时期的社会与法律形态,梳理了越南地区在南越国、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等北属时期所实施的法律制度,阐述了越南立国后的封建时期国家机构设置、官制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介绍了其法属殖民地时期以及“二战”后的法律发展概况。下篇“越南现代各部门法的发展”对1945年后越南法律制度发展情况分别从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劳动法、司法与诉讼制度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和汉语学术,中国监狱学诞生于西法东渐的清末。自清末以来,伴随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国家类型和学术形态的重大变迁,中国监狱学经历了与其他中国社会科学既同又异的曲折历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学术性格的复杂和部门地位的偏僻,该学科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学术状况,迄今仍少为人知。《中国监狱学史纲》广泛搜集中国监狱学术发展的各种相关学术文献史料,对中国监狱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尤其是其理论与知识的演变轨迹,给予结构化、体系化的梳理、描述和分析,其中以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与比
本书从比较宪法思想史与政治哲学史视角, 将德国宪法史放置在18世纪末期现代共和革命史的政治伦理视野中进行总体考察, 主要研究1848年到1945年间现代宪法在德国的发生史与演变史, 分析被民族主义与普鲁士军事国家主义影响的德国宪法传统的精神基质, 勾勒德国宪法思想与制度模式在此背景下趋向非现代社会化的诸种具象, 揭示导致这种趋向的政治、社会与思想根源, 总结20世纪后德国宪法思想与宪法学术存在的现代价值迷思。全书由前言和七个独立章节组成。前言交代本书的总体思想方法与分析叙事脉络, 七个
《乌克兰民法典》于2003年1月16日由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自2004年1月1日起生效。《乌克兰民法典》共6卷,90章,1308条。 第一卷为总则,下设基本规定,人,民事权利的客体,法律行为、代理,期间和期日、诉讼时效5编。第二卷为自然人的人身非财产权,下设总论、保障自然人自然存在的人身非财产权和保障自然人社会存在的人身非财产权3章。第三卷为所有权和其他物权,下设所有权和对他人财产的物权2编。第四卷为智力所有权,下设12章,规定了人对智力、创造活动的成果,或者对本法典和其他法律确定的
中国近现代法学,是一个舶来品,它源自西方。那么,西方法学是何时产生?产生后又是如何发展,其学术风貌又是如何?本书依次对古代希腊的法学思想、罗马法学的形成与发展、中世纪欧洲法学的风貌,以及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主要西方国家法学的形成与发展做了详实的介绍和评述。最后,本书以基础法学如法理学、法史学、法社会学和比较法学为线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法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本书试图阐明法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成长而日益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的提升而逐渐繁荣。追求人类的
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丁元普的两部专著及十四篇专文。编者根据作品研究内容将其分为三编(中华法系研究、中国法研究、比较法研究),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断句、校订和注释。所选作品基本涵盖了丁氏法学研究各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尤其涉及“中华法系”理论、宪法学、比较法学等丁元普均有精深的研究的领域,不仅对于全面展现这位近代中国法学大师的学术成果与思想内涵、填补学界相关研究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助于当下中国法学界研究中华法系的缘起与脉络,对于了解民国时期法学界的关注重点与研究视角,以及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