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能源报告》的第一卷,主要介绍中国能源发展回顾、中国能源经济的总量与结构关系、中国能源供需的分析与预测、石油市场波动及其政策研究等内容。
本书为著名文史学者韩石山先生的文化随笔集,为文汇出版品牌丛书“聚学文丛”之一,计二十三万字。作者从《围城》的字、词、句、文法等方面,深入分析《围城》里的语言现象,解读小说里的活泛语法,试图归纳总结出切合现代汉语实际的语法体系。也可以将本书视为是作者用“文法”这一理念,串起来读《围城》的心得随笔。作者文笔生动,史料丰富,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严谨的学术性。
李菁从采访被誉为华人口述史之父的唐德刚开始,在20年的时间里相继采访了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有影响的大量人物,足迹踏遍祖国各地以及北美、欧洲,始终热衷于口述史的写作,丰富了个人史的撰写。清朝最后的格格金默玉,常嘉煌口中的父亲常书鸿与敦煌情缘、经济学家吴敬琏的母亲的报人生涯、考古学之父李济、把整个中国翻译给了世界的杨宪益等30多位近现代人物,他们在李菁的笔下复活,让读者领略惊涛骇浪的人生交响曲。
假如没有海内存知己的吟咏,城阙辅三秦的青砖还会不会有如今这般厚重?假如没有锦瑟无端五十弦的迷茫,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还会不会有如今这般甘醇?诗人把深情融入诗行,同时把对那个年代的眷恋刻进我们的心房。书中至美诗词琳琅满目,熠熠生辉,抒发了中国人心中的爱情、友情、亲情、豪情。
本书稿系西安思源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小说《白鹿原》衍生作品中的意象研究”成果,对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的众多衍生作品如秦腔、连环画、话剧、舞剧、电影、电视剧中的独特意象予以发掘、阐释、比较,旨在探析对于具有陕西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不同思考,兼及对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文化的弘扬。分为11章,第1章指出小说《白鹿原》具有可供再创作的空间,第2—8章分别探析《白鹿原》秦腔、话剧、交响舞剧、电影、电视剧、连环画、舞剧的意象,第9—10章分别探析《白鹿原》衍生作品中的文化意象、革命意象,第11章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集锦,共分五章:青春如歌、乡人往事、记忆乡愁、闲情逸事、心路寻踪,约20万字。书中的人物描写,既有青春时代的伙伴、同学,又有家人亲友,左邻右舍,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有一种普通人身上的真善美;书中的感情抒发,作者随兴所至,信笔写来,运笔如风,不拘一格,形散神不散……不管是作者在回忆青春时展现的热忱与坦荡,书写故乡时展示的忧思与怀念,展望生活时带有的期待与热切,都蕴含了作者极大的真诚和深情,以极具感染力的文字,拨动着读者的情绪,让读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本书收录诺奖作家纪德《窄门》《背德者》《田园交响曲》三部中篇小说: 《背德者》中,主人公米歇尔从小受到严肃的宗教教育,在各种书籍中度过青年时代,他不懂生活,也不懂夫妻情爱,在蜜月旅行中由于身体衰弱突然咯血,多亏妻子精心照料才恢复了健康,而这次大病成了他生活的转机,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恢复了强壮的肌体,然而精神开始“堕落”,他一意追求感官的刺激,终使妻子郁郁而终。 与《背德者》所表现的放荡不羁相反,以日记体写成的《窄门》,表现的却是克制和约束。杰罗姆与表姐阿莉莎相爱,却因各
《临溪集》是一部原创诗词集,本诗集汇集了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250余首,以游历、思乡、酬友、咏物、思时等几个方面为主题,本诗集主要抒写的是身边的人、事、物以及自己呼吸的声音和看到的风景,他通过观察生活与身边发生的美好,跟随自己的脚步,记载生活中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骤变。用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豁达率真的诗心诗情来歌咏生活,呼唤美好。深情凝视世间万物,用心感受生命的怒放和委顿,注重从事物的隐身处发现新的经验和秘密,传递出一个普通人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与表达。诗歌中既有作者浓郁的个人风格也有创新,作者
本书为上海知名作家沈扬先生的散文集,三十余万字,配若干彩插及黑白插图。作者为《解放日报》的《朝花》副刊主任编辑,本书是他在与文坛名家往来访谈后所记录下的片断回忆,书稿分上、下辑。上辑,通过编辑工作文稿往来和通信访问等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人文事见闻和函件资料,作者记下他们的文字风流逸闻音貌,虽是侧影片断,却也十分有意义;下辑为若干篇记游散文,多篇也涉及一些文人文事,饶有情味。内容丰厚生动,引人入胜。作者所写一批文坛影力人物的文学风范逸闻趣事,于文学史和报纸副刊史,颇有阅读与史料价值。
本书为著名文化学者王稼句先生的最新文化随笔集,为文汇出版品牌丛书“聚学文丛”之一,计十七万字。本书分两辑,一是杂写二十二篇,围绕苏州风物往事,涉及过云楼、丰台芍药、苏州盆景、《枫桥夜泊》、阊门的火灾和消防等内容。二是给他人写的序引十二篇。作者进行相关趣味性质的文献考据,读者从中可以知晓苏州地方掌故,引发阅读兴味。内容丰富,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史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