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年前,王阳明被贬谪居贵州。在贵州,王阳明“龙场悟道”成为“心学”的起点,传道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近年来,学界对于王阳明的研究和讨论,如出版物、研讨会、讲座、纪录片,使“王阳明”和“阳明心学”屡屡破圈。图书内容将从学术角度以及文旅角度进行分类阐述。学术角度,系统并深入解读王阳明与贵州间的互相影响,以文塑旅,激发阳明心学爱好者对于贵州山水人文的兴趣;文旅角度,以“阳明·问道十二境”为基础综合呈现相关贵州点位风貌,以旅彰文,让喜欢贵州的人了解王阳明其人其事以及他与贵州的深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明代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创立的阳明心学,是宋明理学心学学派的集大成者,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阳明先生书信集》是海内外第一本专门的阳明先生书信全集,收录阳明先生生平各个时期撰写的各类信札、便签和书面答问共计345份。其中包括现行各本阳明先生诗文集著录的阳明书信外,还特别从国内外搜罗到阳明先生书信手迹(拓本)60件、共计80余份书信,其中相当一部分书信内容
曹端著作的刊行,大抵经过由各著作单行进而汇集的过程。此次整理本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著录为《曹月川先生遗书》的明刻本为底本,此本收录了曹端的《太极图说述解》《西铭述解》《通书述解》《夜行烛》《月川先生录粹》《理学印证要览》《家规辑略》《月川先生年谱纂》,此明刻本乃是将以上明刻诸书汇为一秩而成。此次整理,各书仍保持其各自的原貌,冠以《曹月川先生遗书》之总名,重新编制了目录。以道光本及《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并参考吸收了今人王秉伦校点本《曹端集》的相关成果,是一次精审而高质量的整理工作。
本书“冯友兰与青年谈心”系列之一,是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散文小品文精选,“哲学治愈”主题散文。本书既有对哲学史上各理论派别尤其是人生哲学的概括,更多是哲学家对于人生具体情景,以及自身人生哲学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行文生动有趣,提纲挈领得对人生、功名、境界等重大问题,在其哲学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具体而实际的建议。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原则,对当下环境下,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多读几遍,其意自现,阅读使人变得更加理智与通透。
本书将《管子》四篇看作是自成一体、具有典型黄老思想特征的文本丛来加以研究。在“文本结构”篇中,主要探讨《管子》与《管子》四篇的关系、《管子》四篇的篇名意义、一体性、经解体例及其作者与学派归属等议题。在“义理阐释”篇中,主要围绕道气关系论、身心修养论、秩序论三个方面展开《管子》四篇义理的分析、诠释。而在“思想比较”篇中,主要基于《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建立与《管子》四篇的比较性视野,试图从他者思想的角度来理解《管子》四篇,厘定《管子》四篇的思想来源、思想特点、思想走向及其在思想史
《宋代的学术文化与辞赋创作》本书将辞赋史与学术史融会贯通,深入勾画宋代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向内在的演进历程,对揭示近世传统中国的面貌具有探索性的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对辞赋作品的分析,揭示宋人对盛世的理解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点,探讨北宋中期以来宋人在构建宇宙秩序与心灵秩序方面的努力,追寻耕读传家观念和乡土中国的生活范式,发掘华夷之辨观念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华夏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塑造等,这些研究在预流当下学术、弥补学界研究之不足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考亭渊源录》,明代宋端仪撰,薛应旂重辑。宋端仪留意程朱理学,辑要程氏师门、朱子师门等人理学著作或言论,参互考订,成书十四卷,自题为《考亭渊源录初稿》。《初稿》主要讲述朱子师门渊源以及朱子门人之理学言论或主张,概述理学宗旨。薛应旂以宋公初稿为基础,删其繁冗,增其未备,録成二十四卷,侧重介绍朱子师承以及同辈学者的理学思想,特别是对朱子门人的规模又进行了扩展。该书在介绍程朱理学宗旨、言论、主张方面具有选材全面、资料丰富、规模庞大等特点,成为研究程朱理学学术源流,特别是朱子后学的重要史料之一。
《陈亮集》是宋代“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文集,由当代宋史研究的开创者、奠基人邓广铭先生校点。 陈亮《龙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由其子陈沆在其过世之后编成,但自元明以后已经湮没不传,流布于世的多以明成化年间永康龙川书院三十卷本为祖本。邓先生利用流传海外的珍本——南宋末年刊《圈点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将其中所收陈亮文与明成化本加以比勘,从而纠正了成化本及此后明清诸本的讹误舛乱。在逐一比勘《文粹》、成化本以及自明嘉靖、崇祯至清同治诸多版本的基础上,凭借对于陈亮生平及其思想研究的深厚基础,邓先生广稽诸说,
本书结合人生的感悟和近20年连锁新零售领域的经营与咨询经验, 将古人思想与现代社会充分交融, 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