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组织国内高等法学院校从事环境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研究的一线中青年教师,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完成的教学指导用书。本书以构建广义环境法学框架体系为视角,将环境法学及其所涉各分支学科分为总论编、污染防治法编、生态保护法编、国际环境法编、自然资源法编和能源法编等六编,基本涵盖了国内高等法学院校环境法学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 本书将各知识点根据重要性程度划分为“重点”知识点与“一般”知识点,设置教学目的与要求(识记、领会、应用)、教学要点、教辅
本书试图从整体高度分析一百多年来美国在不同国际条件、不同实力对比背景、不同国内政治氛围、不同决策机制下的军事战略演变。作者力求把握国际关系、战争战略、军事变革三大领域的内在联系,探索美国外交、国际危机应对、对外战争行为的规律。本书指出,美国在危机、战争时期的决策,有时表现得理性、坚定,有时却相当轻率、鲁莽;美国历届领导人高谈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却又热衷于军事变革,甚至主动挑起军备竞赛;美国各届政府的安全战略强调其特殊性和创新性,同时又有鲜明的历史连贯性;美国国防领域的精英人物极富个性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在本书中精彩分析了美国一部分边缘群体是如何影响美国的选举政治,为理解美国当代格局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在书中,霍夫施塔特剖析了在美国政治动荡中各方力量的角力,以及一小部分边缘群体对美国政党的重大政治议程所施加的作用。 霍夫施塔特发现,政治中的非理性以及个体行为的凸显,会对现实政治问题产生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更甚者,会对更大的群体产生一种传导作用。本书不仅是一部美国政治史,而且是理解美国政治团体发挥作用方式的经典著作。
一直以来,洗钱、贿赂、腐败主要与世界上的贫穷国家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发展中国家。1981年,《明镜周刊》首次报道了联邦德国首都波恩的政治家涉嫌贪腐,并把德国和政治体制腐败、不能与时俱进、工作效率低下的弱国联系了起来。在“透明国际”2018年的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中,德国仅排在第11位。那么,德国是一个腐败的国家吗?它究竟有多腐败?
从1949年波恩成为联邦德国首都的“内幕”,到2012年德国总统武尔夫涉嫌滥用职权而辞职,作者分析了自1949年以来德国重要的腐败案件,探究
本书以解密的英国外交档案文件为基础,以冷战国际史为研究视角,集中而深入地分析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对欧洲缓和的外交政策、外交实践及其意义,进而剖析当代英国外交的突出特征。本书重点论述了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安全秩序、英国与苏联的关系、英国与欧洲裁军三大问题,揭示了英国在欧洲缓和潮流里有主动追求缓和与被迫边缘化的两面性,分析了英国缓和观的具体含义,展现了英国在欧洲国际关系重大问题上的表现及其原因,总结了英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思考。 本书虽是对当代英国外交的历史考察,
本书“总报告”以“欧洲艰难应变步入关键期——2023-2024年欧洲形势与展望”为题,在俄乌冲突延宕和巴以冲突重燃的背景下,重点分析欧洲如何应对形势之变、化解重重困局;“分报告”着重从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对外关系以及中欧关系的维度,对2023年欧洲形势的变化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专题报告”关注2023年欧洲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盘点了欧洲绿色新政、社会投资与欧洲一体化、西巴尔干国家入盟、欧盟防务合作和英欧关系的最新进展,对德国“交通灯”政府执政成效、法国的退休制度改革风波及中法科
本书是关于非洲多族群国家族群政治的专题性、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在理论上,通过非洲的实例对族群政治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有所回应,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在视角上,既将非洲视为一个整体,也重视国别案例,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方法上,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以族群政治学为指向,同时引入人类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本书力图揭示非洲族群政治的本质特征,深入探知族群冲突的内在逻辑与族群整合的合理途径。在研究非洲国家族群冲突时,不仅分析冲突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及类型与原因,也着重阐释族群建构、族群动员的
《中东发展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组织编写,对中东地区和主要国家的政治与安全动态、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对外关系等进行跟踪与分析,为观察和研究中东地区与国别问题提供最新的信息、动态和趋势及相关学者的观点。本年度报告首先对2022~2023年中东地区整体形势及政治、经济、安全、国际关系等领域进行回顾、分析和研判;其次,以“气候变化与中东地区可持续发展”为议题,介绍并分析了土耳其、沙特、阿联酋、以色列、伊朗、埃及、摩洛哥在参与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谋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制定、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对于缺乏产业基础的中西部农村来说,其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路径值得深入探讨。“扎根型城镇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涌现的一种城镇化类型。乡村社会在走向开放、异质、流动的同时,出现了一幅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别样图景。农民往返穿梭于城乡之间,社会整合和系统融合共生。 古源村这样一个以宗族社会为底色,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区域“隙地”村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地域社会”到“扎根型城镇化”的变迁。村民以就业、教育、移民等形式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