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对国家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而道德养成实难,中外先贤始终在不断思考与实践以试图破解这一难题,由此形成了丰富的道德养成思想与实践智慧,这为我们今天的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宋代理学家的道德养成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养成思想丰赡发展的重要成果,为宋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德育理论,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修身立德的文化信仰。本书对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进行历史回顾、意义澄清和现代价值转化,为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的本土创生、德育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扎实的历史依据。
受西方哲学影响,当代中国哲学长期以抽象的概念和范畴为对象,而忽视对经验领域具体的人、事、物的思考,这与中国古代典籍对“人物”与“故事”的重视背道而驰。为此,陈少明倡导将“做中国哲学”当作一门与经验领域息息相关的“手艺”,以对具体事物的描述代替抽象的概念分析,辅之以“溯源”和“拼贴”的手法,从而跳出“从概念到概念”的窠臼,以“物”为中介探索进入和诠释中国哲学的新方法、新路径。本书收录的10篇文章,是陈少明近十几年对“物”及其意义结构进行深入思考的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心与物、道与器、经
“北学”是一个古已有之的学术概念,既指一种学术流派,也指一种学术传统,其概念有广、狭之分,但彼此并不冲突,其主体是燕赵地域之学,延展则为北方文化学术传统。因此,“北学”既是燕赵地域之学,又是北方文化精神的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北学研究》辑刊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北学研究的学术刊物,力图为北学研究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学术平台,目前为一年一期,内容主要包括:“北学”的源流、内涵、学术传统、文化精神、当代价值等研究;“北学”代表人物及学派研究;“北学”文献整理研究;“北学”与其他地域之学比较
本书将明代易学作为一个整体范畴,突出易学在明代的学术衍展、政治变革、文化交融中,究将展现何种特质这一“问题意识”,既从外缘着眼,又遵循易学演进的内在理路,通过逻辑的辩证、历史的考证、文献的佐证,从易学思想与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经世实学、三教融合、中西会通,即从三个维度、五个方面考察,试把握、揭示明代易学思想的历史内涵与现实品格。基于此,本书形成如下结论:明代易学有因循、承袭的一面,但从属于经学形态的易学在明代亦随世而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国易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易学思想作为社会意识
本书以个人与共同体的现代论域为背景,以早期儒家群己观念的建构为线索,结合现代哲学分析与观念史研究方法梳理其意义结构、内容生成及其近代转化,力图呈现儒学中除心性观念之外的群己观念在早期儒家思想中的流变和延展。
中国人一生要修的经典绕不开《论语》,而讲《论语》绕不开著名学者傅杰。《论语百句》(修订本),精选百句,浓缩《论语》精华,从学习、交友之乐到修己、为人,到读书、从政,到治国、君臣,到仕隐、贫富、义利等,多角度、多层面为读者阐释解析《论语》的精妙。精心贯串的旁征博引,中外古今的思想在这里融汇,时时引发对当下的深思。较诸初版,篇目有增加,引语有改换,文字有修正,紧跟研究动态,精益求精。
我们从小就读的《论语》,你真理解它的大智慧吗?真能学以致用吗?
《百家讲坛·说春秋》主讲人、畅销书作家贾志刚以《论语》和孔门相处故事为例,给我们讲透了来自《论语》的30种为人处事大智慧,孔子教我们怎样交友,怎样育儿,怎样与周围相处,怎样去处理面子问题,怎样立足职场,怎样运用口才,怎样学习创新,怎样用习惯修正性格……孔子告诉我们要尊重人性而不是挑战人性与其虚伪地高尚,不如真实地世俗。
孔子
本书是《论语新注新译》的姊妹篇,同样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了《孟子》中108例古今众说纷纭的疑难词句,并给出确切的解释。为惠及广大读者,考证以“译注”形式呈现——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本书“考证”方法之主要者,仍是杨树达先生所谓“审句例”——在浩如烟海的同时代文献中网罗类似结构的词句,予以归纳模拟。以“最博最精”著称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释读古书的名篇,如释“终风且暴”,正是这样做的。本书的108篇“考证”,或稍不如《论语新注新译》162篇之富赡,但本书《导言》较之《论语新注
本书选《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充分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基本内涵,让《老子》入门有抓手,进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搭配了白话译文和疑难字词注音注释,阅读门槛降低;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入浅出又常读常新。采用小开本精装,图文并茂,双色对开分栏,附有索引两种,方便查阅和诵记,也是意在把书本读薄,让经典长存。
这是一部与人类认识同
步诠释《老子》的新作。注
释者以独特的精神形态分析
的视角,对万经之王《老
子》的幽微内含探赜赏要,
钩深致远,力求使老子哲思
有所新的发明。注释者在哲
学、文学、古汉语方面均有
较深的学识基础,因而对《
老子》这部哲理高深、文字
高古、行文诗化的哲学佳构
,在每章的提示、注解、翻
译方面,都有较好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