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历史和时代相结合,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奠基、发展、突破、推进和拓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根本遵循、战略支撑、动力、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从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反映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底蕴、脉络、面貌、机理、成就与经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
本书以讲好价值观建设领域的中国故事、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制度优势为主线,围绕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问题,深入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内涵、基本路径和世界意义,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国家、社会、个人和世界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书共七章,首先分析了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演进及其理论渊源等;其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发展历程、现实境遇,从国家、社会、个人等不同
本书关注社会保障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分三个专栏。公共政策研究专栏探讨了公共政策的助推机制,因果追踪机制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应用和美国基础科学研究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在社会政策研究专栏里,各篇文章就我国城镇居民福利态度的变迁、地方政策一致性量化评估方式及优化策略、美国联邦医保项目欺诈的防控与启示以及大湾区住房支持政策评估等问题展开了探讨;而社会治理研究专栏所收录的文章,则以权责清单改革、“三治融合”改革和社区工作站改革等改革举措等角度入手,解释社会治理机制,并试图提出优化路径。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系列丛书之一,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集刊。本书从比较政治、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理、中国政治等相关领域,探讨新时代政治学的学科自觉与自主、政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以及政治学科发展的未来等理论与现实问题,立足中国本位,放眼世界政治,倡议从比较文明的视野出发,贯通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引领和提升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本辑为2023年第四辑,分为几个部分:历史政治学、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
围绕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策解读、公众参与、监督保障等五个方面,对山东省43个省直部门、单位,16个市政府和136个县(市、区)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同时,随机抽取了634家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省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评估工作,总结了全国和山东省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发展历程,分析了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继续深化的改进建议。
《政治学评论》以综合评论的方式,关注政治学研究的学科基础与与前沿热点,以思想性和引领性突出高水平,力求做政治学最好的学术集刊。立足于以下三个特性:一是突出思想性。注重发文的思想性,强调对政治学研究重大前沿问题具有启发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二是突出引领性。注重文章对学科发展的引领性,强调发文对政治学研究有前景的领域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的研究。三是突出高端性。在主题选取、作者约稿方面,必须体现政治学研究领域绝对高质量的精华内容。本刊常设四个栏目:基础研究,大家专访,理论前沿,其他栏目。
本书从乡村善治实践及其演变出发,探析了乡村善治的时代内涵、社会根源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乡村善治逻辑。本书认为,乡村善治逻辑是善治中所体现出来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国家意志与乡村社会期待的有机结合。乡村善治逻辑根源于乡村现实社会关系,是乡土社会、国家力量等作用结果。当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目标之时,现代化必定以国家力量实现着对乡村社会的重构,并引发乡村善治逻辑的现代化转向。新时代乡村善治逻辑实质上就是国家善治逻辑在乡村社会的具体化,它表现为乡村治理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及其乡村社会的和
本书从世界政经形势、主要大国和地区动向、全球重要热点问题等多个层次,对当年的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并对未来的趋势和风险作出展望。
本书从综合问题与治理、国别动向与战略、地区格局与走势等多个领域,对当年的大事要事进行更细更专的全视角刻画,作为《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的要件补充。
本报告认为,新时代以来,科技创新战略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实施,男女同行科技强国之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性别特征和时代特色。党和国家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成长的政策密集出台,地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政策不断落地并打牢根基。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为为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发挥“半边天”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将“营造促进女科技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激励广大女科技工作者肩负历史使命”的工作扎实推进。妇女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贡献率不断攀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她”力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