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有条件的民营(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我国重要战略需求。但“转型动力不足”与“正式治理机制不健全”始终是中国家族企业无法跳出的窠臼,过去研究考察了家族企业治理转型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价值效应,但转型背后的内在机制以及转型后如何实现可持续成长,现有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此,本书重点关注两个问题:(1)推动中国家族企业正式治理转型的机制和逻辑是什么;(2)在治理转型过程中,关注家族企业如何兼顾不同类型的目标并保持竞争力。本书拓展了家族企业正式治理转型的分析框架,识别出转型背后的核心逻
本书着重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乡村振兴视阈出发,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用城乡融合的机制及其与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全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坚持并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新时代城乡融合依赖乡村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内生式转变、新时代城乡融合基于农村产业融合助推作用的发展转变等。
工业化时代以大量使用矿产资源为特征,20世纪中后期,很多集中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境遇,有一些西方工矿企业集中的城市重塑产业结构,建立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构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措施,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们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道路上前进的步伐,也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进入21世纪,我国一些资源主导型城市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的情况,如何利用国际上战胜资源枯竭的经验,帮助我国这些资源枯竭城市摆脱困境,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重点。本文针
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团队研发。《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3)》重点讨论了进入疫情后修复重振期国际城市发展的新赛道与新维度。国际城市短期重振的新赛道需要从流量枢纽和创新中心二大功能维度的众多交汇点中去挖掘。世纪疫情的深远影响也推动全球的城市思考在人类文明维度的责任担当。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聚焦分析国际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理念、重大项目、重大报告和最佳案例,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 2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并与沿线各国共同建设的一种全新的国际公共产品,同时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载体与平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效缓解当前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决策的排他性、供给的不可持续性及供给收益分配的竞争性等失效问题,从多个维度提升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 基于此,本书以全球经济治理为研究背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构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探讨沿线国家从不合作走向合作的前提与转化条件;再从沿线国家的现实基础出发,实证分析基础设施、科技及制度等三
本选题考察中国城市居住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地域差异,尤其是地方政府供地行为和房价的作用机制。内容主要分两部分:理论研究部分在城市居住用地价格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中国城市居住用地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概括中国城市居住用地价格形成机制主要特征,提出本书理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城市尺度下城市居住用地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地块尺度下城市居住宗地出让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地价和房价互动关系视角下城市居住用地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三部分内容。
本书对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五府的四十多个典型市镇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勾勒出其逐渐城市化的演变轨迹,不仅系统展现了江南市镇的分布格局、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而且对这些市镇曾经引领时代潮流、带动传统社会变革及至城市化的原因作了深入解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新基建在推动社会发展泛在互联和融合中的作用,涵盖以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及典型产业链与新基建融合应用中的信息技术和安全需求,多维度分析了新基建信息技术的治理现状,提出了新基建时代信息安全的多元治理模式和治理框架。本书观点新颖,对新基建信息技术的安全和应用治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从事信息技术政策制定、技术研究和规制治理研究的相关人员,也可作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法律、社会伦理
本书以企业采购工作的过程为导向,系统阐述了企业采购业务的理论和实践。全书共六章内容,分别是采购与采购部门、采购计划与预算、供应商开发与选择、采购谈判与合同签订、采购订单跟踪、招标采购。每章内容详细介绍了采购的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并给出了每一步采购工作中需要的表格等,本章小结之后还有完全针对教材的大量练习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实践训练题等。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采购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教材, 也可以作为企业中从事采购业务的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决策之道(第6辑)》围绕“新时期企业家的新方位”展开,“专题”的文章从经济学家、企业家各类人群的角度出发,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内容来源上有专家约稿、采访对话、经典摘录等形式,努力实现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案例”中,以菲尼克斯为例发掘企业在新时期的实践,以社企投资论坛中的企业案例展现企业如何兼顾社会效益。“洞见”展现华为高级顾问田涛老师关于周期的思考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