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诗集为作者近年来在《人民文学》《十月》《花城》《钟山》《诗刊》《中国作家》《作家》《长江文艺》《星星》等国内重要刊物发表的诗歌作品的精选集,集中体现作者近些年在诗歌写作方面的积极探索和艺术成果。具体内容包括:岁月回声;残损之美;悖谬之诗;时间之灯;万物之谜;量子纠缠共6部分,书写了作者对细碎生活的美的感悟与体会。高鹏程的诗歌,总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与心灵的震撼。“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把自己放置在了一个由浩渺时空组成的坐标轴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凝神谛听来自自然万物的生命啼声,
詹姆斯·伍德的《小说机杼》是对于小说魔力的一次精妙探析。这位当代著名批评家将带领读者深入体察故事运作之机制,由此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当我们说自己“了解”某个虚构人物时,我们在表达什么意思?故事讲述的细节由什么构成?何为成功的隐喻?现实主义现实吗?为什么有些文学技巧过时,而另一些却保持活力?
从“荷马史诗”到《让路给小鸭子》,从《圣经》到约翰• 勒卡雷,詹姆斯·伍德取材之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两个年轻人从外地到古城苏州求学,一见倾心,在姑苏的繁华热闹、江南的温润绵柔中,二人相伴度过了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可接踵而至的误会,让二人陷入无尽痛苦的深渊中,兜兜转转,不断错过。当他们满心欢喜地筹备婚礼,以为终于可以携手白头时,意外却再次发生,连婚礼上的新娘都变成了另一个人。多年后,当他们回到江南,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当两颗早已不再年轻的心再次相遇,等待着他们的又将会是什么?
本书是作家栗鹿的中短篇小说集新作,收录了六篇小说,篇篇精巧耐读。
小说围绕千禧年前后的家庭、少年少女的成长、现代个体的历史和未来、心灵空间与宇宙之间的联系等话题展开。作品集延续了栗鹿一贯细密深邃的风格,也探讨了人类以全新角度理解世界的灵智和可能性。
回到老屋度过假期的一家三口,在旷日持久的大雨中,看到过去的雨、过去的人;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舅舅费希,有一部未完成小说手稿《第四人称》,他哀求家人无论如何要将它找到;
多年不
本书收录包括:“第一辑种了芭蕉亦不怨芭蕉”“第二辑不为商贾不耕田”“第三辑应似飞鸿踏雪泥”“第四辑千年流苏芳菲绽”等内容。
本书包括正编、副编、附录三个部分。“正编”内容即革命遗址部分,按照行政区划分编,收录了在开封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中的全部革命遗址的详细资料。“副编”依次收录了民主党派和进步人士遗址、外国共产党人在华遗址、国民党及其他武装团体抗战遗址等其它类遗址;“附录”收录了日军侵华罪行遗址等反面人物遗址。
本书为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登载以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为考察对象的语言、文学和文献研究的论文,各学科的专题研究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并重。 本卷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专号,以对出土文献和文物、稀见早期文献的研究为基础,由精细研读文本出发,旁及相关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整合对中国古代文化中被掩埋、被遗忘的部分的研究。其研究目的一是重视发掘传统“小学”积累的丰厚成果,将其与当代古文字学、上古汉语研究结合, 在“文字”这个维度实现古今语言文字研究的贯通;二是重视发扬古代文献研究传统,并利用历代形成的成果,与新
记忆中的岁时广记,文字里的故乡时间
日子美好,光阴短长,皆在字里行间
本书讲述藏在中国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里的生活美学,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活之美的追寻,又是对当下社会发展的珍贵记录。作者多年践行江南传统文化与生活美学生活,细心留意岁时变迁,与大地贴得更近,感知一地风物流传,草木盛萎,动物来去,风霜雨雪。这样的光阴里,自有一种生命的哲学,对万物心怀体恤,与古人心意相通,对生活满腔热爱。作者文字风格活泼灵动,
本书是作者楼耀福继《寻茶记》《寻茶续记》之后第三部与茶有关的散文随笔集。本书延续前两部的编写形式,收录61篇与寻茶、品茶、以茶会友相关的见闻。与前两部寻茶随笔的不同是,本书在记录云南冰岛茶、霞浦白茶、六安茶等产地为中国的茶叶之外,还谈到作者在英国、日本、摩洛哥、斯里兰卡等饮茶圣地的寻茶趣事,拓宽了以往寻茶游记的广度。作者以清丽的文笔,对茶叶品质、口感进行描述,令人神往;对种植过程、茶叶生长环境的记录详尽细致,信息量丰富。除此之外,本稿还记述了许多种茶、品茶、卖茶之人与茶结缘的逸事,内容生动有趣,
本书是红眸“非常疑犯”系列第二部,风格和题材延续了该系列第一部专业、扎实的风格。作者红眸曾经是一名专业法医,从事法医工作10年。本书在故事情节上是第一部的延续,讲述了法医张昭、刑侦队长颜素和同事们联手破获多宗大案要案——大学生失踪案、富豪女被绑架案、缉毒警察被害案等惊心动魄的故事。故事流畅、生动,拥有极强的专业性,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全书呈现了光辉的警察形象,人民警察为了维护社会安定,直面危险,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