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近地轨道航天器研制所必需的20个方向的设计内容、流程和方法,如空间环境、卫星任务、轨道和航天器相关几何关系、供配电子系统设计、航天器通信、航天器硬件等内容。并结合具体型号设计过程,重点讲述国外航天器研制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研发内容、研发方法和设计结果。
半实物仿真作为系统仿真技术的重要形式,具有无破坏性、可重复、安全、经济、可控等优点,可以达到节省研制经费、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研制质量的目的,是制导控制系统研制过程中的重要检验步骤和评估手段,已经贯穿于制导控制系统研制的全寿命周期。本书围绕制导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的任务需求,按照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工程研制过程进行内容展开。本书从基本概念建立、总体方案设计、仿真模型构建、关键设备研制、仿真试验开展等层次,详细论述半实物仿真技术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仿真设备。本书可以供从事飞行器设计、制导控制系统研制、半实物
陈小前白玉铸赵勇陈致钧著北京内容简介空间非合作目标安全接近控制是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的基础技术。本书考虑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翻滚运动、复杂外形、不确定条件等影响因素,研究了目标外形表征、近距离相对运动建模、可达域构建与碰撞风险评估等问题,提出了多种复杂条件下的非合作目标安全接近控制方法,并结合地面实验系统和在轨飞行实验对相关方法进行了验证。本书系统阐述了作者团队持续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开展复杂条件下的在轨服务任务提供理论支撑。
高超声速气动光学效应会导致飞行器在高超声速条件下难以对前方目标红外成像进行探测,已成为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打击速度得以进一步提高的障碍,也是限制高超声速武器作战效能的瓶颈。本书是作者在高超声速光学头罩气动光学效应方面二十余年研究的凝练总结,梳理和总结了高超声速气动光学效应的原理、技术与工程应用,希望能够体现气动光学本身丰富的科学内涵。
本书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的“零壹科学沙龙”航天专题研讨活动,在15篇由青年拔尖人才基于各自取得的阶段性科研成果所做的科普报告的基础上整理、集结而成。全书主要涵盖了小卫星、卫星编队与星座、智能飞行器、航天遥感、飞行器故障检测与诊断、临近空间飞行器、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航天电推进、凝胶推进剂、高温超导磁悬浮亚微牛精度推力测量、燃烧释放率、碳烟固体小颗粒、可折叠并自展开柔性复合材料结构、太空安全、人工智能助力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等内容。 本书以科普化的语言介绍航天领域前沿的科学知识,适合
本书共分为6章,第1章定义并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航空器和航天器
本书主要关注大展弦比运输类飞机机翼和小展弦比战斗机类飞机三角翼。重点介绍和讨论了飞机机翼空气动力学中分离流和涡流方面的科学问题与工程问题。旨在促进对飞机机翼分离涡系基本特性的理解,从而在大型运输类飞机与战斗机类飞机机翼设计中更好地处理分离和涡流现象。
本书重点介绍了空气动力学领域常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旨在为空气动力学专家以及更广泛的流体力学领域提供最新的实验手段和技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专门关于测量技术和仪器的,这些测试手段在过去40年里经历了巨大的进步。这些进步使我们能够使用先进的流场诊断技术,增加对复杂流动的认识。
本书首先介绍了航天发射体系的使命任务、运载火箭、航天测发系统、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内容,阐述了航天发射体系的能力、装备、技术相关概念。其次介绍了航天发射信息化的航天发射信息一体化、测发指挥监控两个方面内容,阐述了基于网络信息系统提升航天测发指挥决策能力的技术途径。接着介绍了航天发射数字化的航天发射场数字化合练与评估验证、航天快响发射数字化试验两个方面内容,阐述了基于数字化仿真试验方法提升常规、快响发射能力构建与评估的技术途径。最后介绍了航天发射智能化的航天运输智能控制、空间站阶段救援飞船地
本书以航天器近距离操作任务为主要研究背景,深入研究了椭圆轨道近距离相对导航与姿轨一体化控制方法,以参数估计理论、非线性滤波理论、对偶代数理论、高斯伪谱法为理论基础,对基于单目视觉的非合作相对位姿确定方法、基于状态估计的近距离相对导航方法、基于对偶代数的航天器姿轨一体化控制方法、空间高精度姿态机动控制技术等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