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6》以“大国治‘安’之韧性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中国韧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发展沿革、建设现状、问题挑战、制度建设、实践工作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报告》总体框架包括总报告、经济韧性篇、社会韧性篇、生态韧性篇、工程韧性篇、国内经验篇、国际经验篇、城市发展大事记8个篇章。 《报告》认为,伴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我国韧性城市建设成绩斐然,城市抵抗力、恢复力、创新力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韧性水平稳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明显增强
1972年,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地方一样,苏联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小麦收成损失严重,粮食问题迫在眉睫。按照美国一贯的“粮食战略”,此时正是漫天要价的时候,苏联要想填上巨大的粮食缺口,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此时如坐针毡的不是勃列日涅夫,而是白宫里的尼克松。 原来,苏联对歉收早有预料,在产量公布之前,佯装丰收,骗过了美国专门派去的调查员,最终以极低的价格买走美国三分之一的存粮,美国因此少赚30亿美元。更糟糕的是,美国粮食库存严重下降,粮价暴涨,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粮食短缺现象。
本书是“金融科技蓝皮书”2023年度报告,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一2025年)》为纲领,旨在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完成数字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全书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总报告、数字技术应用篇、数据要素与基础设施赋能篇、数字金融服务篇和金融科技治理篇。全面回顾了2022年金融科技领域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的治理体系、取得的技术进步及金融领域应用实践,深入分析了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同时对金融科技行业类型、分布及典型企业进行
本书回应国家战略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在充分借鉴学界丰富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为观照,通过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合,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回答好中国农村发展之问,形成系统化的乡村振兴理论体系和解决方案,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本书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编撰,国内著名高校、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参与编写。 全书以国家统计数据,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所积累数据为基础,对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流动、匹配、薪酬、人力资源服务等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深入刻画了人力资源市场的突出特征,力图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科学决策、劳动者的求职择业、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活动提供参考资料。
本书包含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为选题意义和理论基础,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思路、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梳理和评述国内外文献,阐述相关理论基础,并就研究区域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五章)为实证分析,第三章通过质性访谈,使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传统村落乡愁理论模型,第四章科学地设计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量表,从主客视角对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进行测度;第五章揭示了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的时空特征。第三部分(第六章)为机理探究,探查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的影响因素维度和作用机理。第
2021年中国的区域经济呈现出各地区不同的特点,本书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作者整理和编辑而形成的研究报告。本书共有12章,分为总报告和3个部分,具体安排为:第一部分为“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第二部分为“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第三部分为“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本书立足“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新构想的若干论述,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设计高质量发展导向下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框架。本书是对2021—20
那些有着远大目标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最终会比仅仅追逐利润的传统公司更加成功。 本书通过来自全球的真实案例描述了一场变革,指出了真正有价值且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的目标的真实样貌。通过统一的目标引领,企业和组织及其成员由内而外凸显出不甘平庸、不随波逐流、不囿于短期利益的杰出特质,进而带来持久的先发竞争优势、源源不断的客户以及社会的认可与信赖。 首席执行官和企业主可以借助本书来确定组织的方向以及塑造企业文化;各层级领导者甚至基层经理都会发现这是一本实用的目标指南,可以按照其指导让员工和客户围
本书涵盖了为公司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技术和先进程序。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介绍了情景并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含义。第二篇是本书的核心,介绍了风险管理工具,搭建了一个实用的风险管理框架,介绍了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及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第三篇介绍了管理层对风险时刻保持警惕的原因。 本书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有理论阐述,也有案例研究。在本书的专业指导下,读者可以评估企业当前的风险管理状况,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整合不同风险领域和主题的风险管理,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
计东(1624-1676),字甫草,号改亭,江苏吴江人,清初诗人,古文家。七岁能文,年十五补诸生,文誉日高,尝以王猛、马周自比。甲申之变(1644),著《不共书·筹南五论》上史可法陈说南都攻守之策,“可法奇之,弗能用也”。南明亡后,不愿应举,闭门苦读经史。入清后因贫无以养,于顺治八年(1651)开始参加科举考试。顺治十二年(1655),贡入太学。顺治十四年(1657),举顺天乡试,名动京师。顺治十八年(1661),受“奏销案”所累,被褫革举人身份,遂绝意仕进,纵游四方,结交贤士大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