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波长光谱辐射燃气温度测试方法是一种非接触式、可测极高温度的测温方法。本书详细介绍基于普朗克定理的多波长光谱辐射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测试原理、温度测试系统设计与搭建、温度测试系统标定、充气与非充气两种测温发动机内流场仿真、不同配方推进剂在发动机内燃气温度测量、测温数据处理软件等。
本书以机载导航系统的发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仪表导航、无线电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工作过程,分析了各种不同导航系统的误差及设备性能,剖析了民机导航从相对定位到区域导航,从所需导航性能以及基于性能的导航过程中导航理念的变化。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航空电子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航空维修、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导航设备研发等相关科研、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及参考。
本书以航空涡轴发动机为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全疆域设计的相关知识。首先概述了我国全疆域范围内的复杂地理气候环境,并分析了典型地理气候环境对航空发动机工作的影响;然后给出了全疆域设计的必要性,并提炼了全疆域设计的内涵及技术挑战;之后针对全疆域设计面临的技术挑战,重点阐述了航空发动机全疆域三维度融合设计方法,包括环境空域特性设计、环境使用功能设计和使用经济性设计;最后对全疆域设计的试验验证情况进行了总结,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并进一步对全疆域设计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书首先介绍了航天快响发射任务规划的概念内涵,阐述了航天快响发射力量运用中任务规划所需解决的发射需求分析、发射能力分析、发射资源调度、发射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其次,介绍了航天快响发射任务规划的卫星轨道规划方法,阐述了三类典型快响发射轨道的问题模型、设计思路、计算流程以及评估技术等;然后介绍了航天快响发射任务规划的快响发射规划方法,阐述了总体技术方案、业务逻辑模型、仿真计算模型;最后给出了快响发射规划中任务分析、任务筹划、行动规划、计划仿真推演四个关键环节的完整技术解决方案。
本书介绍了1950年至2000年间美国海军航空兵安全方面的演进过程,重点讲解了海军航空兵的事故率是如何从50年代的平均每天两起重大事故,降低到每10万飞行小时低于一次事故的(事故率减低了99%)。本书主要面向从事海军航空业务的科研人员、飞行员、机务人员、场站保障人员与飞行管理人员等,对空军与民航界的相关人员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随着军民用无人系统的广泛使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系统对公共空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融入公共空域的需要日趋显著。本书对空中与临近空间无人系统空域管理主要涉及的空域监视探测、空域间隔管理、空域使用规划及评估、空域协调与指挥等内容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日新月异的智能无人系统,对其空域管理的需求和基本方法进行了概述。
本书主要内容有:介绍导弹的组成、分类,导弹的制导系统概念与分类、寻的制导分类和各类导引头概述与发展;介绍末制导雷达基础,在介绍雷达组成与工作原理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电磁波与天线传播基础知识、雷达基本测量方法、雷达信号检测、海战场目标与环境特性,掌握末制导雷达的一些基础知识等。
本书针对无人机编队的控制与重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拟态物理学的分层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基于虚拟力的无人机轨迹和路径跟踪引导律、液体球启发的拟态物理学编队控制方法和重构策略,基于虚拟力的引导律可以使无人机在轨迹和路径跟踪过程中绕过障碍,液体球启发的拟态物理学方法可以实现无碰撞的编队队形变换,编队像液体融合和分离一样增加和减少无人机的数量,像液体流过障碍物一样避开探测到的障碍。
本书以轻小型无人机为背景,构建了基于学习的无人机感知与规避系统的自主反应式控制框架,以视觉传感器为基本感知手段,研究自身载荷能力和计算能力受限条件下的无人机感知与规避控制技术及其自主学习方法,通过深度学习实现感知状态的表征与降维,利用强化学习构建了感知状态和无人机规避动作之间的反应式规避映射关系,训练和学习提升了无人机在未知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本书对传统无人机通信网络协议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精炼,以无人机集群化和智能化为重点,引入优化设计的模型和协议,将5G和移动自组织网络融入协议设计,将最新无人集群感知与控制研究成果有机融入到网络模型与设计的各个章节,提出模型与方法在系统实现上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贯穿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着重突出集群网络特征协议设计,如基于移动性的网络架构、通信与计算资源联合的路由设计、面向干扰对抗的可靠性设计等,最后落实到系统软硬件实现,为无人机集群网络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