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根本在于培育公民品格。公民品格是个体基于公民身份,通过公共交往,在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公民作为公共生活的主体,公民品格表现为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的统一。如何使个人主体性发展到公共性,实现二者的统一,本书建构了公民的主体性——主体间性——他在性——公共性螺旋上升的四个层级系统。公民品格表现在公民公共生活中,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共
在我国,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有四大领域:理论领域、新闻出版领域、文化文艺领域和思想教育领域,而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战线和主阵地。本书的研究思路是:探析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的生成逻辑、现实问题和对策建议。一是理论分析:阐明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的概念、地位、任务、方针原则和生成逻辑。二是问题分析:论述当前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面临的内外部问题。三是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领导权的风险感知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凝聚共识机制、话语创新机制和国际斗争机制。
在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被寄予了推进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和建设基层党的“战斗堡垒”等功能期待,并依托自上而下的政策供给开展了协商治理等一系列创新实践。作者基于中国情境,在扬弃相关理论范式的基础上,将“政治统合”作为观察和分析城市社区协商治理运作逻辑的主要视角,力图由此揭示中国特色的政党引领社会治理模式。作者认为,通过组织互嵌和过程规制,政治统合下的协商治理有利于破解利益空间错配、集体行动困境等难题,优化居民自治,促成多方协同,维护日常秩序。而由于
清代的直隶口外地区是一个多族群混居地区。这里分布着民人、八旗、内务府包衣、内扎萨克旗蒙古、察哈尔八旗蒙古五个族群。清朝设置了盟旗、内务府皇庄和牧场、太仆寺牧场、礼部牧场、州县、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七个政府进行管理,由此又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单元。这套多重政府制是清朝治理多族群混居地区的惯用手段。
本书是对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全面呈现。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地方报告、附录四部分。总报告详细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进展, 分析了未来五年残疾人事业应重点关注城乡均衡发展、区域协调进步以及残疾人理论创新等问题, 提出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等建议。专题报告以残疾人就业创业为主题,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就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 分析了残疾人就业创业中存在的不足与当前面临的就业创业新形势新挑战, 提出持续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政策与保障体系等措施与建议。<
本书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结构性特征、组织化现状以及创新实践的典型案例三个专题展开。第一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结构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的构成、职业流动、家庭资产、生活休闲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新社会阶层进行分析。第二编主要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组织化,主要从新社会阶层组织起来的必要性、新社会阶层群体的组织方式、组织变革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编主要对全国各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进行考察,主要对上海、杭州、沈阳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
本书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及其科学内涵;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既反映人类美好的价值理想,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诉求的本质属性;坚持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思想渊源、时代要求和实践路径;坚持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勾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创新发展的现实境遇和未来图景,为新时代新征程广泛践
本书利用清代南部县、巴县档案,对长期以来处于“失声”状态的清代下层女性群体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包括其生存环境与生活状态、亲属关系与人际往来、家庭地位与社会处境,以及地方习俗观念和不同的基层社会势力给下层女性的人生带来的影响。同时,本书从女性的视角审视清代的两性关系、家庭矛盾、阶层对立和司法公平等问题,力图生动、客观地呈现清代下层女性群体的历史形象,探讨清代社会阶层、性别观念、官方意识形态、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以及女性的自我觉醒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界对清代下层女性的认知,使其与中上
全书包含全世界152个国家的国旗、国徽展示,国名释义,及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列示了每个国家的首都、人口、货币、语言和国歌等信息。每个洲里选出重点国家介绍其风土人情,让孩子不出门既知天下事。语言简明扼要,适合儿童阅读。
本书共分为三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百年大变局下,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各国共产党的新探索,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本书试图从社会主义历史演进和涅粲重生视角,对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左翼力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前景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从中揭示共产主义由欧洲一隅的思想“幽灵”变成全球性革命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探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心点由西方发达国家向东方落后国家、由中心向外围不断扩展的历史规律性,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