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现存最早的版本康熙十九年《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校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内容包括《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十卷、《孟子》十四卷。
本书以《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为底本, 按照道、德、仁、义、礼的章法以及唯公无私、唯用无我、唯道无物的逻辑, 将《大学》的篇章结构进行重新编排, 并以列提纲和名词解释的形式, 对《大学》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力求把《大学》的微言大义讲透彻、讲明白, 颇具新意和创见。
秦敬修,生于1910年7月,名汝泽,号孝子,甘肃平凉人。1932年开始游学于关中大儒牛兰川、山东理学家孙乃琨、山东大儒张范卿等名师门下。1943年在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凤翔县宗铭书院任教。秦敬修编辑大宋五子著作精华切于日用者,取名《五子书》,命秦治简练精准注述出版,使人易读易识而冰释原文深奥难明之郁,以为学习五子思想阶梯;进而上读《四书》,研学《五经》以明圣人大道。《五子书》依照为学路径,兼顾五子传承,序列为六卷,共计一十九篇,合四百十六章,每章按照原文、注解、述评顺次排列以论释其义。【
《面向世界的儒学》是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共同课“面向世界的儒学”系列讲座的讲稿结集,讲座邀请了著名哲学家张立文教授、楼宇烈教授、安乐哲教授、陈来教授、周桂钿教授、舒大刚教授、唐文明教授等十六位学术名家讲授。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儒学史、儒学的重要观念、儒家经典、东亚儒学、比较哲学、儒学的未来发展以及中国哲学创新等,构成了一个全面多维且喜闻乐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周易》作为一部具有深度的古著,一直以来令人产生极大的兴趣。本书对《周易》进行了解码,挖掘其包含的深刻洞见。作者解读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大学》“修齐治平”为纲阐述了《周易》如何启迪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书旁征博引,论述详实,在探讨殷周时期天命观的改变、深刻忧患意识驱动以及阐释道德修养等方面,都为读者带来新的见解和认识。此外,作者还深度解读了《周易》对于家庭治理的一整套理念,其中涵盖了婚姻经营、待人接物、家风涵养等。在治国之道部分,作者分析了国家教育、法治、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易汉学》,清人惠栋撰。惠栋(一六九七一七五八),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倡导汉学而被誉为一代宗师。《易汉学》是惠栋崇尚汉学的代表性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八卷,而惠栋《易汉学自序》云七卷,江藩《汉学师承记》亦云七卷。盖后人将惠氏辩证《河图》、《洛书》等内容附于书后,是为八卷。《易汉学》受到当时及后世学者的普遍重视与好评。《易汉学》现存主要版本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一七八一一七八四)镇洋毕沅辑灵岩山馆《经训堂丛书》
《经典诠释与气学传统》是作者二十余年来有关气学研究部分文章的结集。本书深入探讨了气学研究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层面的理论问题,对文气、精气、神气、声气、辞气、养气及“体不可说”“听之以气”“一气贯注”“随物赋形”“气化为文”等范畴、命题进行了深度研究。本书在思想史和观念史研究的双重路径下,文献研究与理论探索并重,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并进,既见森林,亦见树木,是目前国内学者出版的第一本气学研究论文集。
“闲坐小窗读周易,休将名利挂心田。”本书以随笔札记的方式,用轻松有趣、简单易懂的文字,对《周易》及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作者几易其稿,最终写就43篇文章。文中将《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与人生节点、职场关系、家庭关系相互佐证,阐释其蕴含的人生智慧。全书引经据典,文从字顺。此外,作者还意在化用当下流行语、生活小事等,将《周易》的文化内核深入浅出地灵活解析,易于读者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理解。本书可视为了解《周易》的入门级通俗读物,雅俗共赏。体例上每节皆可单独成篇,易于读者阅读和分析。
精选《孟子》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本选题为“上博简《论语》类文献研究”,研究对象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中与《论语》内容、体裁相似的文献,包括《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从政》《仲弓》《相邦之道》《季康子问于孔子》《君子为礼》《弟子问》《孔子见季桓子》《颜渊问于孔子》《史蒥问于夫子》12篇文献,内容涉及孔子、子夏、子羔、鲁哀公、子赣、季桓子、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