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国际经济法总论和国际经济法分论上、下两编。总论编系统地论述了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国际经济法主体、国际经济法律行为、国际经济法基本制度和国际经济法律责任;分论编则分别阐释了国际货物贸易法、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服务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和国际经济争端解决制度,并在最后一章就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问题做出了初步分析。
本书从海运提单的法律性质出发, 阐明海运提单与仲裁条款的关系, 论证海运提单中仲裁条款的一般效力, 建立仲裁条款对第三方持单人的约束力, 为仲裁条款援引入海运提单打通了路径, 提高了海运纠纷解决途径及结果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同时, 通过对中英两国法律及大量案例的梳理分析, 解析两国法律的共性与特性, 本书的研究致力于为我国出海企业提示相关法律风险, 为对外贸易保驾护航。
本书分为八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国际化发展新探索;“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等。
本书系统研究了海外经济利益保护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对海外经济利益保护制度的利益权利化、国际主权原则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理论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剖析。在海外经济利益保护制度的价值分析和理念和基本原则的指引下,将对外发展援助制度、海外安全保障、反限制制度等国际制度进行了深入梳理和研究,同时对法律适用、管辖权与反管辖权措施等热点论题都有全面深入的探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提出海外经济利益保护制度的中国方案。
俄罗斯不同时期的刑法学者对犯罪论体系、刑罚论体系以及其他刑法总则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研究刑法总则制度的当代学者也很多,他们在刑法的非意识形态化、承认全人类价值优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解决刑法内部规范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刑法与《俄罗斯联邦宪法》、国内刑事立法与所签署国际公约与条约所产生义务之间的协调统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外学者对于俄罗斯刑法的研究仅限于苏联解体前的刑法制度规范,对苏联解体后刑法制度的研究基本缺失。然而,当下的俄罗斯正在寻求“法治国家”之路,其理论路径与社会结
本书基于我国环境监测预警尚未成为一项单独的法律制度的背景,就我国环境风险、灾害、突发事件等问题的常态化和复杂化现状,提出环境监测预警制度的需求性导向,着重解决如何保障环境监测预警制度治理的有效性与制度运行的规范性问题。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提出问题并理出思路与方法;介绍环境监测预警制度的相关概念及基本方法;梳理了环境监测预警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效果;对中国环境监测预警制度的运行模式法理分析等。
本书系四川大学法学院组织编纂的民商法学学术文集。文集就《民法典》进行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全书共分6个部分,分别探讨了(一)民法泛论:民事平等与人力产权平等制度透视与启示,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再构建。(二)物权法及其相关法律新问题探究,如 不动产抵押权设立与实现过程中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论《民法典》视野下的小区善治,居住权入典的理论证成及立法检讨等。(三)合同法法理新问题探寻,如论解约定金的功能与效力,民法典视野下打“合同僵局”的规则探讨,因第三人欺诈而订立的合同研究,网购退差价制度研
本书探讨了区域安全治理、亚洲非传统安全领域问题,以及智库如何增强自身影响力的策略等问题,作者提出,为安全治理担责的行为体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以国家为中心的论坛已逐渐上升到区域层面,参与者也拓展到非国家行为体。国家虽仍处于首要地位,但亚洲安全议程正日渐显示出其跨界属性,这使跨区域合作成为必然之选。“绝大多数新兴的安全威胁并不以国境为界”对团结合作经验极为有限的亚太地区各国是很大的激励,它们开始寻求新的合作途径,而当各国迟于提供此类途径时,非国家行为体就填补了治理问题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