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学习法》一书对于周易的解读是基于因果逻辑关系来论证、来推理的,而且内容衔接要求严丝合缝,逻辑关系遵循循序渐进,一切讲求水到渠成。本书不再像以往的周易解读,把每一卦的卦辞、象辞和爻辞分开来进行分门别类,而是重新归入一整卦之内,然后进行完整的一卦一卦的解读,因为学习法的逻辑要求内容的完整性。本书又在每一卦增加了关于《序卦传》的解读。而且由于卦序十分重要, 起到了对每一卦在周易64卦中的定位作用,因此本书在对每一卦进行解读的时候,把卦序解读放在了开头部分。同时,把《序卦传》的原文列在了书籍
明代是儒家心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思想派别林立,观点异彩纷呈。本书考察了明代心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尤其以明代心学中的江门学派、甘泉学派、阳明学派、蕺山学派为中心进行了研究,厘清了各个派别的传承谱系,发掘、阐释了他们的思想要义与精神旨趣,并对各个派别在明代心学中的作用、地位予以恰当定位。本书还检讨、省察了有关明代心学的学术论争,认为心学作为明代最具活力、影响最大的学说,其引发的争议也最多,明代心学之争尤其围绕王阳明心学的理论缺失、王学末流的弊端以及由此而兴起的王学修正运动而展开。本书
《道德经》是老子对自然万物,对人生、社会等方面进行观察后所做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他的自然观和人生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是现存最久的《道德经》完整抄本,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本书将帛书版《道德经》与传世本《道德经》并行排版,对照解读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的甲、乙两本,西汉河上公注本和三国时期魏国王弼注本4个版本的《道德经》文字。 本书以王弼注本为主校本,在保留展现帛书版《道德经》原貌的基础上,标注了缺失的文字部分,对原文进行注释、翻译,增强对章节主旨
在三卷本《庄子学史》与八卷本《庄子纂要》后,方勇教授将出版三卷本《庄子讲录》,作为自己数十年治庄生涯的总结。现先期出版《庄子内篇讲录》,以应大众之需。方勇教授精熟《庄》学,本书除注重《庄子》文本内证、有机融入历代《庄》解、与儒佛互通外,更有相比于同类《庄》学著作的特殊之处:一、义理与文章并重,大量吸收明清文章学治《庄》的精粹。二、结合作者本人丰富的生活经验来解读《庄子》,亲切、有趣。三、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着力口语化,语言流畅,不避俚俗。
本书分四个部分展开。导论部分介绍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治理问题的意义以及《大学》的重要价值。文本解读部分说明文本诠释的诸前提性问题,并在进行初步阐释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观念与分析部分包括解读与分析《大学》政治伦理思想、梳理其历史流变并做社会史分析。当代考量部分首先通过相关考察,提出如何评估《大学》政治伦理的基本立场,然后评析当代儒学关于儒家德治现代转化的两种富有代表性的理路,最后对《大学》政治伦理提出一种当代诠释。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魏何晏《论语集解》是《论语》现存最早的完整注本。
但单注本《论语集解》在中国早逸,后世人多从邢昺《论语注疏》所引而略窥何注
《直讲李先生文集》,北宋李觏撰。 李觏研极经术,潜心著书,尤为关注经世济民、明体达用之学。生前自编文集《退居类稿》、《皇祐续稿》等,但原本皆已散失,今日所见李觏最早的文集是明代成化年间左赞编刻的《直讲李先生文集》,凡三十七卷并外集三卷、年谱一卷。一九八一年,由王国轩先生校点、中华书局出版的《李觏集》,即采用《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左赞刻本为底本,校以明正德孙甫刻本、万历孟绍庆刻本、清光绪谢甘棠刻本等。同时还辑录了《常语》佚文,并附上史传、目录、序跋等文献资料。儒藏本由王国轩先生在原整理本基础上加以
未发已发问题出自《中庸》首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是《中庸》最为复杂且难解的谜题之一。历代学者倾注无数心血探寻谜底并提出了林林总总的不同见解。本书第一章探讨未发已发问题的缘起。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阐述以王弼和郭象为中心的魏晋玄学,以杨时、伊川、朱子等为中心的理学,以陆象山、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等为中心的心学,以胡宏和刘宗周为中心的性学,以张载、王廷相和王夫之为中心的气学等不同学派对未发已发问题的审思。余论则以牟宗三为中心探讨其未发已发思想。
本书分为三篇,上篇《周易》入门,中篇六十四卦及解释、下篇卦后篇及解释,内容上包括为什么要学《周易》、《周易》是怎么来的、《周易》为什么历久不衰等,还介绍起卦方法、断卦的基本规则、卦宫、卦爻、六亲、六神的信息之象及变通提取方法,并且用大量卦例,详细解析断卦方法。
《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如果说《大学》讲的是“大道”,《中庸》讲的是方法,而《论语》则讲的是生活实践。《〈论语〉悟行》一书,在借鉴钱穆、杨伯峻等国学大师的解读基础上,充分还原孔子当时时代的生活场景,体会《论语》真谛,并立足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今天的现实生活相对接,来理解《论语》,感悟《论语》。本书不对单个字词进行解释,试图从整体上来解读其意,尽可能与历史事件、人物、古今社会生活相结合,力求让现代中国人与《论语》亲近、对接,为中华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