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袖和创始人之一,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政治家和活动家。倍倍尔的一生,经历了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壮大的整个历史时期,即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至后来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本书主要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议会斗争、妇女解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方面阐释了倍倍尔的社会主义思想。他的这些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贺信等109篇,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以来的图片45幅。全书分为21个专题,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本书以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主题,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党强党的壮阔实践,着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发展历史进程,用讲故事、谈变化的方式解读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所进行的理论创造、实践创新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引导读者深入感悟“两个维护”、自我革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等的现实变化和生动历程,深化对兴党强党的理解认同。
本书基于研究的聚焦性与针对性,从高层党委领导、中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三个维度提炼主题,通过文献梳理、实证调查与比较研究,对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进行分层探索。首先,对民办高校党委领导作用实现方式和保障机制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民办高校党委领导作用实现的阻碍因素、典型经验与保障机制;其次,对民办高校中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民办高校中层党组织负责人影响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最后,对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困境与
在完整解析国家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及其与政务信息化的关系的基础上,全面阐释数字政府的概念框架及其组成要素间的逻辑关系,系统讲解数字政府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紧密跟踪政府数据开放与政府数据治理的前沿与热点,多维解析一站式服务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详细解读电子政务的文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最后介绍国外和国内有关电子政府构建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两个典型案例,分别是丹麦电子政府实践案例和“武汉交警”政务微信服务案例。
本书是20世纪最杰出的后殖民主义批判先驱、精神科医师和作家弗朗茨·法农的代表作, 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本书深刻剖析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精神与心理, 描绘了殖民主义对有色人种的精神“奴役”。在白人的话语霸权下, 黑人被认为是愚昧的、落后的, 白人才是文明人。法农以生活在原法属海外省的安的列斯群岛的黑人为例, 描述了黑人是如何在殖民主义中失去自身的主体性和身份, 并完全向白人世界臣服的。安的列斯人在法律意义上是法国公民, 作为有色人种, 他们在面对白人时始终存在一种自卑感, 他们在潜意识中
本书系公共行政学入门教科书,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有一定深度的介绍和阐述,是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类专业及众多其它文科专业(比如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行政学必修课程的教材。首先,尝试建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公共行政学体系。其次,既阐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学理,同时突出中国公共行政的实践特色。第三,在内容、观点方面完全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四,每章都附有与正文内容息息相关的延伸阅读,以
《当今比较政治学:世界视角》是比较政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学界极具影响力,曾在国内多次出版,吸引了众多读者,第十二版沿用阿尔蒙德的概念系统、过程和政策分析框架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并重新构建了前面的理论部分。在导论篇,本书介绍了比较政治学的挑战与变化,勾勒了对差异巨大的社会的政治进行比较和解释所需要的概念,阐述了重要的政治结构、功能和过程,比较了在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一致的框架内的诸项政策及其结果。在国别研究篇,本书运用一个前后连贯的框架对11个典型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墨西
政治话语是政党、政府、军队等权力组织在治理国家、谋求国家利益过程中采用的言语方式。政治话语是政治世界的话语实践、话语描述或话语映射,能够有效揭示政治问题,深刻反映社会变化与发展。本书在认知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相关理论指导下,基于语料定性分析法和语料库语言学相关方法,重点考察了政治话语蕴含的言者和理解者的经验基础、概念结构、思维逻辑及价值理念,并系统探究了政治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认知模式。
不管对马克思主义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没办法否定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一学说改变了世界的进程,尤其是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本书力求提供系统的有说服力的答案,序言直入正题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究竟行在哪里,然后分十章全方位展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理论特质,结语部分则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引领时代、改变世界,就在于它坚持改变世界的哲学观,提供唯物辩证的思维法则,贯穿立足实践的认识智慧;它从现实的个人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