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生态法益思想为主线,以污染环境罪为主要分析标的,研究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刑法机制,生态环境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生态环境犯罪的治理等问题。本书的基本理念包括:其一,生态法益是独立类型的法益,其内涵丰富,既包括秩序、安全等宏观法益,也包括不同法律主体的利益的配置;其二,生态法益以人的生活利益的实现为核心,通过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等进入法治体系;其三,生态环境犯罪是以生态法益的侵害或侵害危险为标的的较为严重的犯罪,需多元治理。在前述理念基础上,本书还研究了污染环境罪司法判断中的法益分析,以及
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二十大报告的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近几年修订的商事法律,全面修订了该书,即为第三版。 本书共分为商法总论、公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与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6编,20章,包括商事立法、商事法律关系、 商事登记与商事账簿、公司立法、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组织过程、期货和衍生品法、证券法、票据立法、汇票、本票与支票 、保险立法、保险合同、保险立法、破产申请的提出和受理 、管理人制度和债权人会议 、破产财产的清理、 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破
现代收养制度通过承继和变造“法律行为—法律关系”私法逻辑来拟制亲子关系。二战后,社会现实需求、国际人权思潮等推动各国收养法不断社会化,发展出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统率,以收养条件、收养程序、收养效力和收养服务为支柱的伞型儿童保护架构。我国《民法典》收养章在承袭既有私法框架的同时,通过确立最有利于被收养人原则、引入收养评估等释放出积极的社会化信号,但仍不足以应对私自收养屡禁不绝、被收养人权益不彰等突出社会问题。于此,当以领域法格局整合亲子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范,形成内外体系协调一致的本
党委审读批复文号:人大党字〔2024〕66号本书是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王叶刚副教授在个人信息法领域对于个人信息处理的核心问题即合法性问题的专题研究著作。本书共分为五章。在对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合法性进行概述之后,依次对“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依法处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基于公共利益等事由处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中的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从个人、企业为了私益处理个人信息到为了公共利益处理个人信息,从非公开到已公开但经过权利人同意而为的个人信息处理,从个人信息的公开化处理到个人
本书在《注释刑法全书》的基础上,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二)》及新增的刑法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案例等删繁就简、补充更新,精装小开本,携带更轻便。 为了让刑法工具书的使用更为便捷、友好,《注释刑法小全书》在此次简编过程中做了一定的取舍。 在栏目上,本书保留了【立法沿革】【条文说明】【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性文件】【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与【参考案例】,删除了【立法理由】与【附属刑法】,这两个栏目的割舍主要是基于效率的考量。同时,为凸显本书的快速索引功能,此次《注释刑法小全书》简编还删除了【参考案例】的说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跨地域犯罪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传统的刑事司法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地域犯罪的程序法规制》一书深入探讨了跨地域犯罪的复杂性、管辖难题以及取证的新路径,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和应对跨地域犯罪的法律框架。本书首先分析了跨地域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影响传统的刑事司法程序。接着,讨论了犯罪管辖权竞合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探讨了跨地域取证的问题,特别是在网络犯罪案件中电子数据取证和审查的难点,并探讨了如何完善相关的规则和标准。
《行政诉讼实务教程》内容按照行政诉讼案件办理流程进行设计,内容包括:项目一接受当事人委托(包括任务一接待当事人、任务二签订委托协议)、项目二启动诉讼程序(包括任务一撰写起诉状、任务二编制证据目录、任务三立案)、项目三准备庭审(包括任务一撰写答辩状、任务二交换证据、任务三庭前与当事人沟通)、项目四参加庭审(包括任务一参加法庭调查、任务二参加法庭辩论、任务三休庭后的工作)、项目五上诉与申诉(包括任务一上诉、任务二申诉)和项目六结案(包括任务一立案归档、任务二装订卷宗)等六大项目。
本书分为二十个专题(即行政诉讼理念、行政诉权、行政诉讼类型化、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衔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当事人、行政诉讼管辖、行政诉讼证据、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行政诉讼审查标准、行政诉讼判决、行政诉讼起诉、行政诉讼审理程序、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行政诉讼强制执行、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协议诉讼、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政府信息公开诉讼、行民交叉诉讼),全面、客观、系统地评述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充分反映出21世纪二十余年来我国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总体风貌。 本书是华东政法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学
《知识产权判解研究》系定位高水平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作品,由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主持,会长刘春田教授担任主编,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副理事长汪泽博士担任执行主编。《判解研究》针对全国知识产权领域(教学部门、研究部门、实务部门)中所反映的各类重大理论问题或标志性案例,学者与法官们等进行深入讨论、解释、以及研究,每年计划出版一辑,旨在促进知识产权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良性互动,推动知识产权法律共同体健康发展;成为代表中国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与法律适用高水平成果的展现平台。
中国知识产权保险起步较晚,对知识产权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视程度亟需提升。本书在研究知识产权风险特殊性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中国知识产权保险早期探索与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并借鉴域外经验,探索中国知识产权保险发展之路,包括总体方案、产品开发设计重点、运作模式及配套机制建设,以及对知识产权综合险等新型险种开发的探讨等。本书的实践性、理论性与前瞻性十分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