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恢复了经济增长。本书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中国之治展开分析,主要包括三部分:(1)新冠肺炎疫情的政治冲击,包括对治理体系、全球治理等的影响;回应了为什么不同的治理体系对疫情的反应策略会导致效果差异,为什么全球治理陷入困境和国家治理回归等问题。(2)中国之治的要素、内涵和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包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道路与世界之问"丛书,聚焦国际社会关于"中国道路"关切的一系列问题,将其整合为六大主题并逐一加以回答,包括"中国是怎样一路走来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的道路""中国梦是怎样的梦想""中国式民主是怎样的民主""中国现在在怎样的时代"。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秉持的价值,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式民主是怎样形成的?它与西方式民主有哪些区别?它
本书带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更好地了解中国走过的路,详尽解答这些问题。内容包括:王朝嬗变——东方文明古国的成长之路、黎明徘徊——近代中国的黑暗与屈辱、英雄赞歌——争取自由与解放的斗争鸦片战争、涅槃重生——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重铸梦想——迈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或王国政治思想的嬗变。本书所陈述的,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和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所具有的不同政治思想,并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示政治实践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本书分为三卷六编。上卷第一编陈述的是辽朝的“儒化”政治思想,第二编陈述的是西夏的“佛化”政治思想。中卷第三编、第四编和下卷第五编、第六编,详述了金朝“治化”政治思想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进程。辽朝、西夏、金朝都引入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使之成为本王朝或王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
西方思潮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演变的关系问题,是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大主题。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所发生的社会大转型,不仅改变了几千年的思想演变轨迹,也直接影响到今天中国政治思想形成中的一些基本方面。而中国近代“变局”中所逐渐形成的早期维新派或早期改良派,恰恰处于这一思想转折发生的最初阶段。王韬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或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中著述最多,涉及的层面最广的代表人物。王韬的政治变革思想,立足于自强求富的时代主题,在延续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改革原则的同时,最早将变革的内容由器物拓展到了政治领域。
本书从乡村振兴视阈下河北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分析等方面, 介绍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作用, 并介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有助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 阐述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基础党组织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原则, 并提出合理提出路径和建议。
吴阳松,1983年7月,安徽宿松人,2012年6月获兰州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晚年思想,科学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实践,政党与现代化等相关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3项;在各类学术期刊、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CSSCI计23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本书以中英对照、英文、法文、日文、西班牙文、俄文、德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越南文、老挝文等11种文版对外出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开展正规活动、规定党内事务所规定的根本法规,是党赖以建立和活动的法规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具有最高党法、根本大法的效力。本册为葡萄牙文。
“人本”理念不但重塑了发展概念,也正在重塑安全概念。经历了现实安全威胁的变化和安全研究领域的拓展,当今主要国家都认识到,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安全的最终指涉。从联合国1994年发布《人类发展报告》系统阐述人的安全,到2014年我国正式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人/人民/人类”已经成为安全议题的重要部分,国家安全有了新的补充。“人的安全”理念把“人”作为安全的指涉对象,强调对人的保护,对人所面临的风险/威胁/危险予以关切。这也为社会风险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现有安
本书共四个模块,内容包括:案例与实践教学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革助力金课培育、信息技术应用助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