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易莉撰写的一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英文学术写作指南。作者总结了自己十余年的学术写作心得,收集、整理了学生英文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学术写作的障碍和原则、学术写作的逻辑、学术写作的语言、学术写作的流程四个方面,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学术写作的方法。此外,作者还在附录中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学术写作资源(如学术写作指导书单、学术措辞库、语料库等)和写作修改范例,以帮助读者提高学术写作水平,顺利发表论文。阅读本
本书共13章,分为框架、语言、实例三个部分,讲述了公文材料的谋篇布局、裁量取舍、遣词造句、推敲润色等步骤,分解了五个具体案例的撰写全过程。本书围绕公文写作的实战能力培养,从框架、语言和实战分析三个层面入手,辅之以大量的案例,帮助读者提高对公文写作的理解认识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本书在章节布局方面,先介绍如何对框架结构做整体布局,通过对不同种类公文材料逻辑思维的梳理,从本源上分析公文框架结构形成固定化惯例的原因。之后,介绍如何培养对公文语言风格的敏感性、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遣词造句,以及如何根据
本书共介绍了公务文书、工作文书、经济文书、日常文书和科技文书5个类别、60余个应用文文种。在各文种内部的体例安排上,本书遵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应用的认知规律,采取“例文点评—文种指要—写作训练”的顺序编排,有利于学习掌握。侧重于格式写法与写作训练,突出实用,学练结合,强调能力为本书的基本特色。本书适于作各类工科高职院校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读者自学使用。
《写作创造美好生活:新写作教育论纲》系统总结了新教育写作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从学生写作、教师写作到家校共同体写作,作者详细讲解了新教育写作的内容与方法,对新教育十大行动的第二大行动师生共写随笔的开展,对广大教师、父母、学生以及写作者、写作教育研究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尝试在汉语具有强空间性特质这一观点下,探讨戴浩一提出的汉语时间顺序原则,发现象似性语序对汉语研究虽具重要价值,但也发现时间顺序原则存在研究对象、个性与共性、普遍适用性等方面的问题。本书通过对汉语民族时空隐喻偏好的分析,从传统文化脉络中观照汉语民族的时空观及其思维方式,并以英语为比照,揭示汉语具有较强的空间顺序象似性,其语序的主导性原则是空间顺序原则,而时间顺序原则只是汉语语序的一条从属性原则。空间顺序原则可以有效解释汉语合成词的语素语序、铺排列举结构中的排列顺序以及描写性语篇的逻辑
本书是一部介绍20世纪英美语言哲学史的普及读物。所谓语言哲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语言的哲学。它关切语言的意义、指称、用法,以及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等命题,但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语言的探究来理解世界。20世纪初,西方哲学经历了所谓“语言转向”,人们不再仅仅把语言当作哲学思考的工具,而是把它视为一种哲学研究的对象。由此,语言哲学成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核心议题。英美语言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以弗雷格、罗素、早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语言哲学的形成;二、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
本书是关于日常语言中的逻辑谬误的代表作。在不到200页的篇幅中,作者分门别类,足足阐述了170余种语言逻辑谬误,包括诉诸情感、暗示、不正确推理、模棱两可、过度简单化、错误的比较……本书可以作为一本自查和预防手册,帮助你不轻易被有毒的逻辑说服,也能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语言,以理服人。
现代汉语程度构式库藏丰富,既有表达程度的共性特征,又存在作为形式意义配对体的独特性质。《汉语程度构式的构式化及认知机制研究》选取几类程度构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构式理论及认知语法视角解读现代汉语程度构式形式特征、构式义表现及构式化过程。描写现象同时给予理论解释,在定量与定性研究基础上探索相近构式的共性及差异特征。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为总体理论框架,第二编研究与存在方式有关的程度构式,第三编研究与能性状态相关的程度构式,第四编研究与情状凸显相关的程度构式。各编之间相互联系,构成现代汉语程度构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