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书分为五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将大别山红色文化和强军价值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内涵外延、形成发展、精神特质、基本特点及地位作用等作出了全新的概括和提炼,揭示了大别山红色文化对建设强大军队的功能作用,提出了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强军价值的原则,明确了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强军价值的具体方法路径,构建了大别山红色文化强军价值实现的评估体系。
本书以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育人为出发点,系统总结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利用红岩精神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的做法与成果,将利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贯穿到教学实践当中。主要内容是:第一章用崇高的思想境界育人、第二章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育人、第三章用巨大的人格力量育人、第四章用浩然的革命正气育人、第五章用赤诚的爱国情怀育人,附名家访谈专题。围绕“红岩文化育人”主题,将“红岩文化”与“立德树人(即育人)”紧密衔接,在将“红岩文化”内涵如何转换为“育人”路径上做足文章,真正体现“以文化人”的实践成效。本
乡村治理机制是指依据一系列制度形成的,用以协调乡村治理主体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使之发挥一定功能的运作方式和运行机理。本书系统阐述了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乡村治理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主要内容包括:乡村治理机制的内涵是什么,其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应然功能是什么;当前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乡镇政府治理、村民自治和乡村社会自我调节彼此衔接互动的乡村治理机制如何运行,其运行机理是怎样的;当前乡村治理机制运行存在哪些困境,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具体思路是什么。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绪论、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学理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理论渊源、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系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形成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激发提升。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在对建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演进历程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探索在党的建设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演进轨迹、蕴含的发展规律,并结合时代演进特征展望话语发展取向,从而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深入发展,在承传赓续中深化民众对人民性思想的认同,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理论素材和实践资源。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从特定的一维空间向多维空间转变,空间转向逐渐成为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视角。西方理论界探讨的“空间转向”旨在恢复被时间遮蔽的空间维度,而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生成于主体对现实场域的内在体验,空间形态的演变、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生产方式的更替均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产生影响。以时间转向空间为理论视角,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由物理空间向社会空间和思想空间、由现实空间向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空间、由公共空间向个体空间转变的理论内容、现实逻辑和实践路径,能够展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大学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培育社会主义人才的必要手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大中小学思政课仍存在着碎片化、条块化、分散化等现象,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难题和制约因素,这是研究的重点。本书基于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首先对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研究大中小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和大中小思政课法治教育一体化内容,并对大中小一体化下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探析,最后根据问题提出大中小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建设路径。本书适
本书紧扣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围绕民族地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社区治理与实践、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治理现代化、人口流动与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治理现代化、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收录的多篇论文不但展示了学者们关于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进展,同时还反映了新时代下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关照的社会问题,对社会学、政治学、民族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采取强制性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以及其他灾难等原因而面临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经办管理、社会保障风险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制度与居民消费增长、社会保障事业及发展等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详细介绍了社会保障事业及发展,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合理。本书对社会保障事业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晓林教授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始院长,也是国内电子政务(数字政府)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本书以徐晓林教授20余年来对行政学、电子政务、数字治理和非传统安全理论的探索为主轴,精选其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35篇,以此管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和对其的思考。所关涉的问题既有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电子政务与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数字城市改革等行政实务,也有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虚拟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研究的中国经验等理论分析;这些成果分析了电子政务成熟度评价的基本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