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洛阳和濮阳二市均位于黄河流域,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区内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本书对洛阳和濮阳境内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举措,是开展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有益探索。
本书为腾讯·大家签约作家陆波全新历史文化散文集,分为王朝旧迹市井迷踪山寺传奇三辑,探寻北京的历史遗存,爬梳古都的旧人旧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读者穿行于北京街巷深处,挖掘那些潜埋在城市缝隙和历史褶皱中的隐秘细节,赋予历史以生命气息和人文韵致。
浙东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环境,孕育出悠久的浙东文化,且传承完满,意蕴多元,具有时代性和进步性。本书以浙东鄞县、慈城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专题的形式对浙东文化的流转变迁进行探讨。其一,对藏书纂志、社会互助等浙东典型文化进行典型案例研究,以探略浙东文化之特点。其二,对冯君木、虞世南、王应麟、冯宾符、张美翊等浙东名士进行个案研究,以探略浙东文化之深厚。其三,以浙东历史名城慈城为例,对慈城的历史、文化、文体、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略浙东文化之发展历程。
江户时代,清商朱佩章赴日后,幕府向其询问清朝政治、法律、军事、民俗等情报而编成的问答书《清朝探事》《仕置方问答书》。其中《清朝探事》是日本享保年间(1716-1735)江户幕府儒官荻生北溪奉将军德川吉宗之命通过居留长崎的深见有邻向清人朱佩章询问清朝之事、唐通事彭城藤治右卫门协助翻译而作成的问答书。虽存在多种传抄本,但终未雕版刊行。 全书分为论述篇、译注篇,其中前者由四章构成,分别为:“第一章 赴日清人朱佩章与《清朝探事》的成书”“第二章 《清朝探事》的诸写本、内容及收藏情况”“第三章
宋韵:游历宋朝人的生活
本书是美籍华裔宋史学家刘子健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所收集的多篇主题文章体现了作者多元化的历史观。作者由封禅祭典、君主与言官的关系、政治上的包容性来观察宋代的君权和政治特色,由岳飞、秦桧、王安石、曾布、梅尧臣等人来观察宋代士大夫与武将的风格类型,由地方官学私学的消长、考场弊端、道统之成立来观察宋代的教育与道学,由马球、启蒙书、乡绅赈饥来观察宋代的文化与社会,视野宏大,剖析入理,为读者描绘出有宋一代更清晰的图像。
金朝(1115-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安)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太祖完颜阿骨打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立国,国号金。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蟑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灭亡。金朝
本书的主要内容为明清两朝的中国史、李朝时代的朝鲜史。亦可以说是一部以明清和李朝历史为主轴的东亚史。作者在东亚多样的国际关系和变幻的国际局势中,描述了迎来传统封建王朝最终阶段的明清两朝以及两班官僚制度形成的李朝时代的实相。明清史部分,特别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对明朝的建立与发展、守成与衰落,明清鼎革的过程,以及清朝的盛世与危机进行了解读;朝鲜史部分,用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朝鲜的宗族制度、两班阶层、科举与派阀之争。终章以“家”为主体,对中国、朝鲜、日本的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比较。
本书讲述春秋时期这段历史。历史上所谓春秋时期,始自西周灭亡、平东迁之年,即公元前770年,一般以周敬王卒年为其下限,即公元前476年。因为此前的公元前481年,《春秋》记事结束,而史上所称春秋时期,便源自《春秋》一书之名。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坏乐崩、诸侯争霸的时期,而此后的数十年间,战国七雄之赵、魏、韩迅速崛起,三家分晋,齐国陈氏迅速壮大,最终代齐,大国纷争,历史进入了史称战国的时期。《春秋史话》将以《左传》经,以《国语》等其他古籍为纬,并参考考古研究等成果,图比较全面地综述历史上的春秋时
国宝只是一件件博物馆里陈列的器物吗?它们会不会也有秘密呢? 《 国宝带你逛汉朝》这本书就讲述了国宝背后隐藏的故事。国宝的有趣不仅在于其设计和工艺的精妙,更在于其体现的社会风貌和历史沉浮。书中精选汉朝最具代表性的国宝进行详细描绘:长信宫灯、西汉马踏匈奴石刻、直裾素纱襌衣、击鼓说唱俑、东汉铜奔马。孩子不仅能一睹国宝的风采,还能借助小神兽端端的神力跨越时空,到汉朝去会见历史人物,见证历史兴衰,揭开重重谜团……直白易懂的语言、逗趣可爱的画风,生动精彩的故事,让国宝不再冰冷,历史也不再遥远。通过这套书,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