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孔子论次《诗》《书》《尚书》独载尧以来,彰显尧文化突出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继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成功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展开,尧文化研究更加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高度重视,谱写新时代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篇章。2021年7月,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先秦史学会与江苏金湖县人民政府、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合作,联合举办中国·金湖首届尧文化高峰论坛,主要成果包括部分已发表的相关成果,一并收入编辑本文集中,充分反映了新时
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个人独特的方法拓展了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一、以象征性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二、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三、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本书收入陈寅恪专著以外的主要史学论文和短文,可以领略陈寅恪瑰丽的历史想象力,一窥陈寅恪历史研究的“
本书分章节详细介绍了2021年全国考古界的主要工作成果。第一篇考古学研究以时间顺序介绍了2019年度各个朝代考古遗迹的发掘及研究情况。第二篇分省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发掘情况。第三篇介绍了我国考古工作者赴海外进行合作考古的情况。第四篇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学界的学术会议情况。第五篇是该年度考古学专业教学情况。第六篇介绍了当年逝世的两位考古学家的生平。第七篇介绍了该年度出版的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全书结构完整,体例清晰,内容详实。
皇太子制度是中国古代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一个政治制度。皇太子一名从秦朝始,至清朝康熙年间止,上下两千年间伴随着皇太子制度而生的皇太子们不计其数。其中,有如愿顺利登上皇位者,更有一批付出了沉重代价却依然无法得偿所愿的人,他们往往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这些候选者无法成为最终胜利者的原因有很多,从外界环境的动荡、朝臣间的制衡到家庭内部的兄弟相争、身为掌权者的父亲的猜忌……林林总总,让每一个想要即位的皇太子都需要小心谨
处在皇权中心的后妃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涉足政治,本书中这21位王的女人,在爱情与权力之间辗转腾挪,她们有的是权力的牺牲品,有的试图在权力之下追求真情,有的已然通过权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了王朝的走向。史官们将后妃与政治的关系上升到影响王朝兴衰的高度,但在那背后,是多少身处权力与爱情夹缝中后妃的哀戚,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这些政争中的女性。
自古以来,世家大族似乎就是一个令人仰望的名词,世代公卿四世三公是一个可以被写在史书中名垂千史的荣耀。因此,凡是把持过权力的家族往往难免自私,想将其传之子孙后代,凡是有远见的政治人物无不约束家人、重视家风家教,进而培养出一代代有才能的后代。但在这样的传承过程中,有一个角色不可被忽视,即掌握着天下大权的皇帝。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定然不能容忍一个会威胁到自身权力的豪门大族的存在,于是,在皇权强势之时便会削弱打压世家的力量;在皇权稀微之时便是世家把持朝政,乃至决定皇位更替、王朝走向之日。在这样的角逐
本书共分十一章,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从“和”字的起源开始,按照“和”字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典型历史事件进行论述,揭示出“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并且指出“和”在当下社会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本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栎树下的祭祀与欢乐;孔孟儒家的德性之乐;老庄道家的自然之乐;汉代的乐观人生态度;魏晋时代“乐”的演变;唐人的乐观豁达;宋代理学之乐的转型;晚明彰显自我之乐;清代对快乐的认识。
本书共分十一章,从“道”的早期含义、《老子》之道、《庄子》之道、黄老学与老子之祀、道教的产生、道教与科学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的道思想,帮助读者理解“道”的深刻内涵和传统文化意义。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钩沉阴阳观念的起源,钩稽前诸子时代阴阳思想的变迁,论述春秋诸子时代阴阳学说的形成,论说战国诸子时代阴阳学说的发展,缕述中古经学时代阴阳学说的继续发展,分述阴阳学说的影响(中医、道教),总论阴阳学说的四大总体走向以及阴阳学说与中国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