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玉器时代,二里头遗址是传说中的晚夏之都、商代的吃人习俗、血腥弥漫的商代大学、三星堆遗址是传说中的古蜀国、西周首都以讹传讹的历史记忆、传说与只差一头石犀、唐代真有江心镜、名副其实的蟋蟀天子、清光绪帝真是被人害死的等。
作者王子今先生通过对中国古代开国史中有共同点的重要历史现象的梳理和考察,涵盖古代王朝开国的基本模式、开国君主的机会与危机应对战略、开国权力再分配的杀功臣事件、统治者取与守的政策调整、开国之初的文政与武事协调、开国君主执政权力的交接、开国史舞台上的旦角、 让步政策还是反攻倒算的政策理论探索等重大历史问题,跳出简单地总结成与败的经验教训的政治史学的常规思路,以社会史和文化史深层发掘的动机来研究兴亡事,从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类似循环的表面开出新枝,并总结出具有某种规律性意义的认识。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含十篇论文,对萨珊波斯的政教关系、法律文书和祆教风神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穆格山粟特文婚约及中古粟特女性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研究。文章也兼及同样源于波斯的景教、摩尼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土的问题。开篇纪念蔡鸿生先生的文字,以及下编所包含的十篇书评和会议综述,主要对涉及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尤其是有关古伊朗文明向东传播的若干著作进行评述,以志作者研习波斯文明与古代中国这一课题的学缘。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路从来就是又具体又抽象的。丝绸之路无疑是一条路,但它又绝非一条单一的路。继《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关注陆上丝路之后,高洪雷面朝大海,爬梳史料、合理畅想,海上丝绸之路。本书选取欧亚非3大洲15个重要路标,书写季风潮汐中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以贯穿古今的视野打量海上丝路的形成过程和辐射形态,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扎实的历史书写和多彩的文明图景。
《台北上河图》分为上下册,上册,主体即为不间断的手绘台北城市街景变化图档,配以1000余条民生新闻,记录台北从古至今的种种变迁、事件、政策改变等,新闻大都有图绘场景一一对应,从各个方面展开,呈现了生动的、富有烟火气息的城市百态;下册,绘者叶子以查访到的老照片为蓝本,重新绘制历史事件或家族图谱,另有作者邀请近20位亲朋好友撰写各自对台北的印象,这些亲朋好友来自于娱乐、文学、美学、商业等各个领域,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台北这座城市的往时今世。
作者以切身对于一个城市的成
本书以《邂逅清朝的杂合空间》《文化挪用的框架:现代早期欧洲和中国陈列的异域艺术品拉斯康》《邂逅西洋锦:18世纪清朝的欧洲丝绸》《亨利·贝尔坦和18世纪晚期中法图画贸易》《植物之旅:中国帝苑与海西花草》《19世纪广州园林与中外植物贸易》等十余篇论文,讨论了视觉文化框架下,中国与欧洲在18世纪与19世纪初期的相遇。
本书以汉代民间资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汉代的民间资本作为汉代社会总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结构、经营方式、与汉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基本特点,都是汉代经济史、社会史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汉代民间资本的投资结构、经营方式方法、其与汉代国家以及汉代城乡社会的关系的研究,本书得出以下基本的研究结论: 1、汉代民间资本在投资经营以及与国家、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投资动机的逐利性;市场性与依附性并存;外部产权边界的清晰与内部的集权制产权结构并存;风险回避型偏好。 2、汉代民间
本书是一部研究古代中国社会的专著,是历史学家何兹全教授集几十年研究的心得,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剖析古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力作。全书时限上自原始社会末期,下至魏晋。著者依据大量的史料,从国家形态、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综合论述了中国社会从原始氏族部落、早期国家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衍变的历程。全书时限上自原始社会末期,下至魏晋。著者依据大量的史料,从国家形态、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综合论述了中国社会从原始氏族部落、早期国家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衍变的历程。
这本书是郭建龙密码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对古代中国的军事地理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了历朝战争中最关键的地理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是如何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作者通过详尽而生动的叙述,利用珍贵而丰富的史料,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重大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历朝兴衰和中国历史走向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将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的演化时代,即关中时代、分裂时代(长江时代)、 失衡时代(第二次关中时代)、中原时代和元明清时代,以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叙述各个时代的军
公元6世纪中叶,南朝梁武帝萧衍统治末期,门阀士族腐化堕落,各种社会矛盾已空前激化。被梁武帝收留的东魏降将侯景起兵叛乱,撕开了梁王朝太平盛世的遮羞布。本书以侯景之乱为切入点,在细节再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同时,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腐朽无能。侯景之乱是南朝乃至六朝盛极而衰的导火索,也敲响了六朝士族门阀制度的丧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朝南弱北强的局势,为隋朝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书中附带讲述了著名史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令人唏嘘的谋反案,以及梁末徐陵出使北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