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诗人梁平主编的一本诗歌合集, 本书以“草堂”作为着眼点, 立足成都, 面向海内外, 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 同时也是华语诗坛的重要旗帜和标杆。本卷共分为八大板块: “封面诗人”“实力榜”“非常现实”“最青春”“话题”“中坚”“大雅堂”“子美逸风”, 以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当下诗歌及其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 使读者得以全方位体味诗歌的内涵与魅力,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整本书具有包容性强, 地域性广, 传承性高, 针对性强等特点, 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和传播促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书收录了作者2020年-2022年以来所创作的140余首诗歌。其中的诗歌元素,部分来自作者个人生活的沉淀和积累,但更多的来自作者有计划的广泛阅读。多年来,他漫步书林而不以为寂寂,相反,他的眼光与胸臆却因长期而超拔的阅读,变得更为清澈。博尔赫斯、兰波、里尔克、米沃什、李白、杜甫、王维……这些灿若群星的中西方诗人和诗歌作品带给了作者源头活水般的精神补给。诗集中有近百首诗歌,是对这些艺术大师的致敬之作,表达了作者阅读时的体悟与感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晚清到民国——报刊媒体的演进与新文化运动
本书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共11篇, 包括《地狱变》《点鬼簿》《秋山图》《龙》《山鹬》《猴子》《丑面男》《杜子春》《报恩记》《偷盗》《阿律和孩子们》。作者从独特叙述视角和叙事结构出发, 冷峻地观照了“他人即地狱”的大正时期日本社会的心理。其中, 尤其是《地狱变》一篇, 透过优秀画师良秀的个人悲剧, 洞悉人性深层的丑恶与黑暗, 尽显芥川文学内在的孤独与想象。本书精选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 读者可以在本书中看到作者探讨了艺术和人生之间的关系。
图书管理员茱恩从未离开过她自幼生活的小镇查尔科特。在妈妈去世后的十年里,寡言少语的茱恩一人独居,用书代替亲情、友情和爱情,翻过寂静生活的一页又一页。有时,茱恩会留意小镇读者所借的书籍,慢慢拼凑他们的阅读喜好,在心里想象他们别样的人生故事。直到查尔科特图书馆因为议会缩减开支而面临关门的威胁时,茱恩退无可退,不得不从书架后面走出来。为了拯救小镇唯一的图书馆和那些对她来说意义非凡的书,为了保护她和妈妈曾经留下无数珍贵回忆的地方,茱恩成为了查尔科特图书馆之友的一员。茱恩从没
芙洛格·法罗赫扎德是伊朗现代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她以大胆叛逆的生活方式和坦率直白的诗歌语言,在以男性为绝对主导的伊朗诗坛横空出世。法罗赫扎德的诗歌充盈着磅礴的生命力,并以其独有的视野和感受力书写女性的生命经验。 《让我们相信这寒冷季节的黎明》是法罗赫扎德的中译本,精选其创作生涯代表性诗歌作品,横跨其一生出版的所有诗集。尽管英年早逝,但法罗赫扎德短暂而绚烂的一生却在社会和艺术两个领域领风气之先,并在诗歌领域达到了一个绝对高度。其作品不仅为伊朗文学,也为世界文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世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经闯关东而进入东北一代人的故事。讲述这一代人闯关东的经过,以及之后把很多之前的习俗带入黑土地,这些习俗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会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也更有时代特色,给那一代人们心中烙下深深的时代印记。故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虽平淡无奇,但是也是那个时代的独有的印记。
《温室》是沃尔夫冈·克彭的“战后三部曲”的第二部,被《出版人周刊》誉为“被重新发掘的大师作品”。小说讲述了德国小政客基特纽夫生命中的最后两天。流亡归来的基特纽夫希望实现重建祖国的抱负,但德国加入欧洲防务共同体和军事化的卷土重来,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理想。面对政治的腐败,他倍感抑郁与失望,而妻子的突然离世则更让他悲痛欲绝。最后,永远的失败者基特纽夫奔上了通往比埃尔的莱茵河桥…… 在《温室》中,克彭糅合意识流、超现实和自白录等多种写作技巧,以犀利而绝望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温室
本书收录了叶兆言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包括《桃花源记》《诗人马革》《作家林美女士》《蒙泰里尼》《江上明灯》《走向冬天》《走近赛珍珠》《白天不懂夜的黑》。
苏轼一生起伏辗转,羁旅行走。无论是欢喜还是寂寞,他的诗词总不改乐观旷达的底色。虽然我们与苏轼身处不同的时代,但与他一样都经历着现实的不确定性和人生的变幻无常。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像他那样,以一颗旷达的心去面对坎坷,把崎岖多变的人生走成通途大道。本书精选译界泰斗许渊冲译苏轼诗词100余首。在中英两种诗韵的交融中,更深体会苏轼的乐观豁达,从而支取人生智慧,活得通透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