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 《吕氏春秋》中尊崇道家思想,肯定老子的顺应客观思想,但舍弃其中较为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之长,形成涵盖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组织编纂《万卷楼国学经典(珍藏版):吕氏春秋》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为此后秦国的统治提供长久的方略。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并列,表示了他对《万卷楼国学经典(珍
《王船山画传》从王船山出生到病逝的生命时间为经,以王船山先生生平所到之地、所做之事为纬,全面系统而直观地展示王船山曲折坎坷而伟大的一生。《王船山画传》作者历经二十多年,在写作《王船山传》一书时,沿着王船山的行踪采访知情人,积累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现经梳理,形成3万多字、340余幅图片、80余篇文章的《王船山画传》一书。 全书图文并茂,在先生诞辰四百年之际编辑出版,无疑对纪念船山诞辰、弘扬船山文化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个人一旦发了大誓大愿,其本性光明的力量油然生起,即如山下之泉喷涌而出,谓之果行;对于前行途中所遇到每一个有缘的求学者,进行教诲点拨,令其开悟,谓之育德。 “人”如何“定”,儒释道各有其法,究其要,全在于一念真心。儒家主要是修“至诚”之心,具体方法,不外乎“知、止、定、静、安、虑、得”七步功夫。 儒家、道家是以“知止”二字来表达“边界”的。也就是说,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明确自己的职责,进而履行自己的义务。 “还是要多关心他”,
本书稿从启蒙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三字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当代价值。全书共五讲,先从启蒙教育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重要性讲起,引入《三字经》在古代启蒙教育中的地位,阐述《三字经》如何通过极简练的语言讲
《从〈大学〉看修身之道》依循《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论述思路,系统阐述了修身的内在意涵、方式方法、进程步骤以及当代意义。作者借用《说文解字》的相关字词解析,注重从“字”的角度引申敷衍,对《大学》所述
《中庸》是“四书”中颇具理论深度的著作,对孔子的“中庸之道”作了深刻、系统、透彻的学理阐述。本书分为四讲,从《中庸》的内容梗概、“中庸”的内涵、“中庸”的道德情操和准则、“中庸”的处世方式几方面,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最权威、最著名的一部思想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被称为“群经之首”。它是儒、道、墨、法、兵等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基于此,本书选取“乾、坤”“比、离”“履、谦”“夬、革”“临、节”十个卦,每两卦一组,分五讲,深刻阐释卦义,引经据典,援引实例,说理通俗易懂,论述了中国自古以来怎么从《易经》里汲取为官智慧。
¥25.35¥39折扣:6.50折 当前库存:1
本书试图在文明全景中深度解读“四书”。文明全景视野包含两个基本面:一是从世界文明的进程来审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二是从神圣文明与世俗文明的整体来把握每一次时代变迁的特点。据此,本书聚焦于三个时代语境的互动:先秦语境、宋代语境和现代语境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转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力图在文明全景中打通古今语境,与经典对话,实现与古圣先贤的倾心交谈,由现代的处境体会他们的选择的深层用心,并从他们的视角透视我们的处境的深刻意蕴。
本书是作者对《论语》的解读和阐述,全书分为三讲,主要围绕“什么是君子”“君子人格的特征”“君子人格的养成”来阐述。作者遵循孔子的思想轨迹去领略君子人格的构建,将深奥的道理贯穿在古人的平凡生活中,举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