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临盛世,京城新竟陵诗派衔使命、勇担当,高扬文化自信,歌颂伟大复兴。以笔为帚,化墨为雨,抒黄河清、写江山绿、洗放天青。崇尚性灵,意极韵致,理遵格律,境界为先,探源风雅颂,尊奉赋比兴。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诗之隐逸者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之君子者也。庙堂江湖,同忧同乐;嘤其鸣也,寻其友声;以诗会友,以友辅仁;咏对唱和。老凤清声鸣大雅,古邦新命颂韶年。同仁共襄定期结集出版《新竟陵诗派丛书》,据诗为心,以酬故国、以报桑梓、以飨读者。此为第二集,录诗词二百余首。
根据中共中央“全民阅读,传承文化传统”的号召,我们策划推出“部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丛书,邀请著名学府的优秀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和家长解决面对名著无从下手的阅读困难,引导家长和孩子根据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旨在借助“亲子共读”的方式来实现青少年读者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同时,促进家长重新将阅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实现全民族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的理想目标。《四世同堂》是本套书其中之一,由北京八中毛炜炜老师指导阅读。
本书为“诗译成都 语话天府”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本丛书共四本,已获批语合中心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创新资助项目。 丛书立足讲好成都诗歌文化故事,生动介绍天府文化与诗意生活,可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中华优秀文化国际传播的拓展读物。 本书选取成都商报评选出的成都最美古诗词100首中的25首,内容涉及成都风貌(如杨燮的《锦城竹枝词》、吕陶的《浣花泛舟和韵》)、自然风光(如吕陶的《和青城题壁诗》、杜甫的《丈人山》、文化美食(如韦庄的《乞彩笺歌》、陆游的《蔬食戏书》)等,旨在通过研究诗词视阈下的天府文
诗歌集。本书收录了文史学者、作家、编剧林在勇先生的古体诗歌400首,分为壬寅廿四节气辑、壬寅岁时寄兴辑、壬寅体国念远辑、壬寅春园留吟辑、壬寅春园留吟辑等16辑,以七绝、五绝为主。林在勇的研究涉及文艺理论、文化人类学、语言文字学、中国哲学、古代经济学史、音乐戏剧等诸多领域,丰富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使他的诗歌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和创造力。他从远古的、原始的、原创的力量出发,用典雅洗练的语言,自由奔放地书写。
《万物扎根于我》是刘浪的首部诗集,收录了他2014年至2021年创作的80余首诗歌。他的诗语言精致,沉稳智性,擅长运用悖论修辞和逆向思维,揭示事物深层的意蕴,捕获平凡日子里闪光的瞬间。关注社会底层,对于普通人的处境有着敏锐的洞察和切身的体会。他的诗从个体经验生发出普遍性,为当下城市生活提供了一种诗意的可能。全书按时间顺序排列,展现了他在诗艺道路上探索的足迹。在这里,物我一体,天地人同在,这是诗人梦想的境界,也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愿景。诗人刘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未来的可能。
散文集《去细嗅蔷薇》是作家丁立梅近两年创作的全新散文的合集。收录两年来丁立梅精粹的散文作品《开在悬崖上的点地梅》《海桐带露入帘香》等六十余篇,共分为“白云朵,开满窗”“做个好天气一样的人”“美的感知”“一万个春天在跳舞”“沾得人间一捧色”“南方以南”六辑编排。书名“去细嗅蔷薇”意为,生活里再多不好的体验,也都选择原谅选择和解选择遗忘吧。这一刻,风和日丽,有蔷薇花开,便是人间美好。丁立梅文笔细腻,清新温婉;作品清新,意境隽永。
本书精选著名学者金宏达散文三十篇,约八万字。各篇或着笔于日常生活观照,兴会神到,抒情言志;或为重读历史之作,每有新见,感慨深永;亦有游历记叙,却非一般游记之文,俱各重在探寻、建构意境;更有往事回顾,岁月风霜,心理刻痕,历历可见。 作者是学者,却非以散文为余事,而以散文研习为一专业,致力散文写作,其文题材较广,笔下多写眼中世界、世事沧桑、人间真情,宏词博辩,峭健老到,或调侃中见通达,或豪宕中显闳远,上承传统文脉,词章精致渊雅,文采斐然。
阅读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围坐”渐渐变成“独坐”的时候,你也许已经能够在那书本知识的五彩斑斓里遨游了,或许可以“重塑”自我。
——奚美娟
表演艺术家奚美娟首部随笔集,以温婉的文笔书写她的成长经历、阅读生活、创作心得,以及家人和所遇见的长辈,充溢着从生活中所获取的力量,也展示了她的表演艺术观。笔下的黄佐临、周小燕、张洁、李敖、樊锦诗等人物跃然纸上,充满着魅力。
《女生日记》关爱女性生命成长,营造了一个美丽而又诗意的少女成长的世界。从罗老师的一堂生理卫生课,到生日的时候听母亲讲述生产的情形;从第一次穿胸衣的难为情,到坦然面对脸上接二连三冒出的青春痘;从对发胀的身体带来的不安,到对渐现的女性优美曲线的欣赏……成长中的女孩们从最初的好奇不解、矛盾羞涩到对生命的憧憬与感动,经历着化蛹为蝶的艰难与美丽。《女生日记》是杨红樱为女儿写下的成长小说,却在出版当年创下三天销售1万册、紧急加印的畅销记录。承受着学业压力及青春期变化的女生,都在《女生日记》中找到了
本书在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中,以历届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女作家及其作品为重点研究对象,探究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生成方式、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