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复圣颜子篇、宗圣曾子篇、述圣子思篇。内容包括: 不惰图 ; 不违图 ; 希舜图 ; 知十图 ; 问仁图 ; 问友图 ; 用礼图 ; 游农山图 ; 子趋图 ; 用舍行藏图 ; 贤哉图等。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晚年在清代学术史领域的一部荟萃式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与其早前的相关论述相比,更为成熟,在保持了自身语言、思想特色的同时,又以专题、专人等模式深入研究。 作者试图探索在清代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学术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把它们合而视为一个独立的思潮,进而找到这一思潮与其前后历史时期所出现思潮的联系。本书的论述中,体现出梁启超研究的,既不再是数千年旧史家对封建王朝文治的歌颂,也不再是历代学者对一己学派的表彰,而是一个历史时期学术盛衰的全貌。
对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正本清源的分析梳理为“元”,通时达变、联系时代问题为“亨”;鲁迅说内弗失固有之血脉为“元”,外不落后世界之思潮为“亨”,故本书所论可称为“元亨论”。
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基础篇,澄清诸多对儒家思想的扭曲丑化,解答儒家究竟是什么,揭示了儒家体系固有的锋芒锐气。指出儒家核心理念不是压制,而是张扬人的个性;不是保守僵化,而是推动变易革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透彻解析《庄子》内七篇之思想主旨,揭示庄子思想和儒家理念之
这套由国学大师孙毓修撰写的中国历史名人传记,共有十五位人物:苏秦、信陵君、张良、马援、班超、诸葛亮、陶渊明、玄奘、郭子仪、司马光、苏东坡、岳飞、朱子、文天祥、王阳明。每册先叙述名人的生平事迹,后加以作者的评论,根据时事,启发青少年,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奋斗目标,成就健全人格。 孙毓修先生用文言文写作,语言凝练,文笔流畅,保持了中国传统作史传的鲜明特色。记事简明,议论正大正是这套书的特色,作者的评论客观、宏富,结合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指明如何学习书中人物的优良品质,也指出了人物的不足之处,
这套由国学大师孙毓修撰写的中国历史名人传记,共有十五位人物:苏秦、信陵君、张良、马援、班超、诸葛亮、陶渊明、玄奘、郭子仪、司马光、苏东坡、岳飞、朱子、文天祥、王阳明。每册先叙述名人的生平事迹,后加以作者的评论,根据时事,启发青少年,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奋斗目标,成就健全人格。 孙毓修先生用文言文写作,语言凝练,文笔流畅,保持了中国传统作史传的鲜明特色。记事简明,议论正大正是这套书的特色,作者的评论客观、宏富,结合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指明如何学习书中人物的优良品质,也指出了人物的不足之处,对
《墨子学案/齐鲁文化研究文库》为清末梁启超所著,阐述了墨子学说中的兼爱、非攻、实利主义等,并思考了墨家之论理学及其他科学,并论及《墨子》一书和墨子学说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文章中论及墨子之实利主义,讲到了墨子以利为标准,但根据人们对利的不同态度,分出两种人,一种是以利为目的,一种是以利为手段。关于墨子的实利主义以及兼爱主义历来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这也是墨子思想的重点。《墨子学案/齐鲁文化研究文库》对后人解读墨子、了解墨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贰辑》是雪漠《雪煮<道德经>》系列的第二部力作,主要注解《道德经》的第二十二章至第四十二章。本书延续了《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辑》的论述方式,力图在东方哲学的框架内解决现代人的困惑与热恼,并在注解中着力强调经典的学以致用,满足当代不同读者的需要。本书在展现古代中国智慧的同时,希冀以《道德经》五千言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更多的知行智慧。